第三十四章 染上煙癮 鬆懈輕敵(第2/3 頁)
能撈到木材。
紀陪鳴率先站出來,領了五根繩子掛在肩上,分繩子的人看了他一眼,好心提醒道:“別逞強,這水能凍死你。”
“我知道。”紀陪鳴渾不在意的回道,言罷就到一旁用繩子織起網來,分繩子的人大怒,上前一腳踢去,罵道:“狗殺才,沒叫你織網,休要多事。”
“磨刀不誤砍柴工,你老別生氣,再說繩子不也多了嘛,不差這幾條。”紀陪鳴猶自辯解道。
他麻利的將繩子編織成網,提著就去找官爺,果然引起了人潮湧動,旁人注目,一位書記官上前去問了幾句,聽了紀陪鳴出的主意,尋思可行,便命人帶他找船去,神甲營此時手裡有五條小漁船,小到幾乎可算獨木舟。
眾人合力把船推下河,紀陪鳴的這張網猶未完工,邊緣處依舊繩子多出來一大截,神似一隻頭尾和四肢都細長且伸直的王八。他找來幾塊形狀合意的石頭,將其一一綁在網邊緣杈出去的繩子末端。
就帶了這麼一張破網出發了,櫓船至河心,紀陪鳴認準一根木材揮臂將網撒過去。繩子末端的石頭沉進水裡,木材便被牢牢罩住了,網的另一端是一條長長的繩子連到了岸上,岸上人奮力拉繩子,這根木材便被拉了過來。人群中響起的歡呼聲,這種法子不用下水,且收穫更豐。
得到鼓舞,紀陪鳴又織了三張網,別人依著他的法子網到了不少木材,可謂立了一功。河水湍急,木材雖多,也沒過多久就盡數漂遠去,消失在昏暗天際,河面重歸舊顏。
連夜清點了一番,得到一百六十根上好的松木,只要曬乾就能作柴火燒,粗略一算,憑目前的柴火勉強能耗到春分時節,王樸得知喜訊笑得合不攏嘴。
“這位小哥,你會織網,怎麼不早點拿出本事來,要是用這網捕魚也好。”王樸喜滋滋的對紀陪鳴埋怨道。
“回大帥,小民說了,您老別生氣,這種麻繩不適合紮成漁網,一來太粗了,二來吸水,又太沉,撒這種網沒那力氣。”紀陪鳴笑道。
“原來是這樣,照實說就好,本官不會生氣。如今大夥同乘一條船,就要團結一心,共渡難關才好。你立了功,有功必賞,給你銀子也不太合適,我們是困在島上銀子只會是累贅。你想要何種賞賜呢。”
“小人,小人想為大人效力。”紀陪鳴兩眼放光,想是下了大決心,渾身顫抖的回道。
“你不會打戰,給我效力暫時用不上,我看你很聰明,那些百姓就交給你安置,你就做他們的頭吧。”王樸今日心情愉悅,索性就把島上兩千多平民都外包給這個有想法的青年。
“是,小民必不負大人信任。”紀陪鳴聞言心中狂喜,跪下連連磕頭。他本是一個小木匠,身份卑微,從未想過今日有此奇遇,獲得凌駕兩千多人之上的權力。
打發走了紀陪鳴,林昌興有些吃味,進言道:“這人一看就不是老實人,屬於心銳鑽營之輩,如何能用呢。”島上兩千多號百姓本歸他牧治,如今王樸將此權授予外人,難道是失寵乎。
“先用一段時間,要是不能用,再說吧。”王樸笑道,人才目前還是有些不足,發現和培養新的人才十分必要,再說有兩派相互制衡,彼此競爭方得治道。
大明從南方調集的勤王大軍於一月初就集結於保定,滄州一帶,相距京師不過兩三百里,卻按兵不動,或反覆橫移。彷彿以虜寇大軍為圓心,以兩百里為半徑畫了個弧形。
直至帝師孫承宗臨危受命,拜為薊遼督師,節制各路勤王援軍。他親自坐鎮前線,把行轅設在通州,該城距薊州才五十里,可謂膽略過人,置生死於度外。
將領們受了他鼓舞,皆重拾信心,勉強向虜寇摸近了幾十裡,打了幾場小戰,頗有斬獲。
二月三日,孫承宗收到宣府總兵侯世祿的軍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