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士農工商品流各別〃視為中國傳統的等級制度; 強調〃殊〃和〃別〃的重要性。劉的觀點是,在中國士大夫處於最主要的地位。但是,如果能改變政治的主體的話,像英國那樣,民透過活用議會等制度能提出自己的政治意見……劉說英國人的好話也不少。如果他用〃以眼還眼〃之法,以此作為證據參劾劉氏〃有二心於英國〃,大約也是同樣可以奏效的。不知為何他沒有抓劉的這根辮子。看來,兩人的德行還是有相當差距的。
他在日記裡,指出了劉錫鴻最讓他痛恨的、最不可恕有兩件事情:一是〃京師一謁政府,即時畔異,於出京之日,捏造匿名書以相詬辱,而自誓一切不相和同,於此足見其蓄謀之深〃;二是〃何金壽參案,劉雲生早知之,不一動其惻隱之心,反急為之揚其波,以口舌取快。於此足見其居心不忍。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此不能為之曲恕者也〃。①他曾寫四份奏摺,除一份是自請銷差外,其餘三份都是參劾劉錫鴻的,一份總論劉錫鴻之非,一份論劉錫鴻私開關防之事,一份提議以李鳳苞代替劉錫鴻駐德公使之職,可見他除去劉的心意十分堅定,且以除之為後快。然而,這四份奏稿並沒有平息他心中的怒火。九月初六,他再次上奏,發《辦理洋務橫被構陷折》,一方面回顧自己這幾年〃被眾口鑠金之冤〃,一方面請求朝廷對劉錫鴻、何金壽進行議處。①
同室操戈,兩敗俱傷(4)
在倫敦打架的中國使節們則牽引著國核心心官僚集團之間的討價還價。此時香港至上海的電報已接通,雖計字收費價格昂貴,在浙江任幕僚的三弟郭侖燾卻不惜重資給他拍來一份電報:據可靠訊息,朝廷已有撤劉錫鴻駐德欽差、而讓李鳳苞署理的任命。原來三弟已從家書中獲悉劉錫鴻與大哥反目成仇之事,對劉恩將仇報的行為十分憤慨。得此訊息,便急不可耐要告知大哥。
他閱電後,先是狂喜,隨後卻疑竇叢生……他先是以為自己的彈劾奏章已為朝廷接受,劉錫鴻不堪正使之任。但細細一算日子,朝廷作此決定之日,還在自己提起彈劾之前,那麼,此舉似無來由。他也不想和別人交換看法,只存在心裡。這是必須要由他獨自來承擔的憂煩。
光緒三年十月九日(1877 年11 月13 日),劉錫鴻由英國前往德國,出任駐德公使。從此郭劉二人再沒有見過面。與他辭去公使隱居鄉下不同,從德國回到京城以後,劉錫鴻繼續擔任光祿寺少卿之職。半年平靜的生活使劉心有所不甘,光緒五年八月十八日(1879 年10 月3 日),劉就自己在英德期間考察炮臺的情況寫成《訪求築造炮臺模式折》上奏。
儘管算在清流陣營中的劉一再上奏,希望得到軍機和總署大臣的賞識,但恭親王奕訢對劉錫鴻較為厭惡,加上李鴻章暗中作梗,劉並沒有得到提升。直至光緒六年正月初八(1880 年2 月17 日),李鴻藻三年守制期滿,官復原職,仍擔任軍機大臣,這才給劉帶來了新的希望。果然,光緒六年十月,出使日本大臣何如璋等任滿,在總署保舉使臣的名單中,劉又成了出使大臣的後備人選。② 另外,在十一月初五公佈的應升順天府丞人員名單中,也有光祿寺少卿劉錫鴻。③ 但劉最終沒有入選,而是在十二月初二奉旨,補授通政使司參議。④
光祿寺少卿和通政使司參議都是正五品,劉對這一任命自然是不滿意的,況且這時他已接近60 歲,擔任通政使司參議對他而言,即意味著他的仕途已經走到了盡頭,這令劉十分沮喪。也許劉認定其出使以來種種不順都是由於李鴻章從中作梗,於是,按捺不住一腔的怒火,把矛頭對準了李鴻章,結果是以卵擊石。
他奉命出使英國,與副使劉錫鴻無謂爭鬥,終於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不久,借病還家。這個兩敗俱傷的結局,似乎並不使人感到意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