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 頁)
。
至二十二年1389己巳61歲,基本統一全國。
大運戊辰流年己巳,巳為丁火帝旺,火旺生土,食傷土的旺度較單一的土旺還要大一些,巳為壬水絕地,辰為壬水墓地,官星一切敵我者弱小到只是一點命理名義上有壬官之名而已了。
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以“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見誅,接續又誅殺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連“浙東四先生”(劉基、宋濂、章溢、葉琛)亦不能免。朱元璋還特地頒佈《昭示奸黨錄》。
己巳大運63…72歲
大運己巳使丁火日主得到強根支援,由丁火假從食傷變化為丁火身弱生食傷土的局面,而食傷土的旺度卻更加強烈,反而成為洩身太過的格局,終生奔波勞碌,不得清閒。事實正是如是,朱元璋晚年殫精竭慮,尤其在嫡長子朱標1392年壬申流年死後,為給皇太孫朱允炆鋪路,直至幾乎斬盡開國老臣,最終也在此洩身太過的大運駕崩而亡。(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為嫡長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就是後來的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他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上廟號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
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被錦衣衛指揮蔣獻誣告謀反,牽連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領幾乎一網打盡,此時又頒佈《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
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殺江夏侯周德興,以及殺穎國公傅友德,與他同時被殺的還有藍玉的副將,在捕魚兒海戰役中立功的定遠侯王弼,藍玉死後不久,定遠侯王弼就對傅友德說:“帝晚歲峻誅殺,我輩幾無噍類矣”,朱元璋知悉後,賜死王弼。
二十八年(1395年),開國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馮勝被殺。至此,明朝的開國功臣幾乎被殺盡,開國六公爵除了鄧愈外,可以說無一善終。這時朱元璋說:“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朱元璋晚年嗜殺,大臣們祇要觀察皇帝當日臨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視朝,若舉帶當胸,則是日誅夷蓋寡,若按而下之,則傾朝無人色矣。”
總括而言,朱元璋誅殺功臣是鐵的事實,這也造成靖難之役時,能勤王衛主的老臣已經不多見,僅存者只剩下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等人。曾經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還鄉,特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但他的兒子朱同最後被賜自縊。清代學者趙翼說朱元璋:“借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舉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
除大誅功臣外,朱元璋也殺文人,吳晗《朱元璋傳》中開列了被殺文人的名單:“處州教授蘇伯衡以表箋論死;太常卿張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殺,而是綁起來扔到長江裡);河南左布政使徐賁下獄死;蘇州經歷孫右;曾為藍玉題畫,泰安州知州王蒙嘗謁胡惟庸,在胡家看畫,王行曾作過藍玉家館客,都以黨案被殺;郭奎曾參朱文正軍事,文正被殺,奎也論死;王彝坐魏觀案死;同修《元史》的山東副使張夢兼、博野知縣傅恕、福建僉事謝肅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趙介,死在被逮途中,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