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河北三老,西去郎陵(第3/4 頁)
通此人,此人雖為豪俠,卻趁宴請賓客時,殺死賓客,趁機吞併兵馬,名為豪俠,實為不義之奸徒!”
衛平也開口道:“主公,留在懸瓠,以佔汝南,不可取,若要北上許都,當南下荊州,其後再言北上許都,且荊州距許都之近,若有精兵數萬,便可破南陽、汝南,直入許都!”
不待堂內眾人再次商議,堂外便有傳令士卒來報,“報,將軍,曹操於官渡趁夜大破袁紹,據傳袁紹當夜只帶了八百精騎返回了河北。”
“啊?”
“數十萬兵馬?他袁紹時怎麼敗的!”
“這怎麼都能敗!”
堂內諸人頓時便像炸了鍋一樣,他們實在是想不通,領兵十萬南下勢要破曹的袁本初,怎麼會一夜之間敗北,而且還敗的這麼慘,慘到只帶了八百精騎返回河北。
於是又開始討論起,到底是該如何南下荊州,到底是先破汝南郡城,在裹挾敗兵西進南陽,從宛城南下荊州,還是直接西進郎陵,從郎陵進入南陽郡,從而抵達荊州,投靠劉表呢?
這到也不怪劉備等人聽聞袁紹大軍已敗便慌了手腳,一是實在是想不通袁紹有大軍數十萬,佔有冀、並、青、幽盡有河北之地,且冀州戶口最多,田多墾闢,又有桑棗之饒”,“冀州民人殷盛,兵糧優足。是怎麼敗於曹操之手的。
二則,雖袁紹敗於曹操之手,但袁紹安然返回河北之地,依舊可以憑藉河北四州與曹操抗衡,而曹操的兵力註定會被吸引於河北袁紹身上,也就是說,雖然袁紹已敗,劉備與帳內諸將將要面對的曹軍士卒最起碼也要多餘目前所預測出的李通所部,但是曹操絕不會親自前來征討劉備,雖然有一定壓力,但是問題不大,只是需要謹防曹操南下征討。
所以必須南下荊州,投奔劉表劉景升了,現在所糾結的到底是東攻汝南城,再西進南陽宛城,從而裹挾兩城敗兵南下,好處是,全是坦途,而且容易裹挾敗兵並從中挑選青壯,編入軍中,就算是投了劉表,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壞處便是路途較遠,而且汝南城和宛城皆為郡治所在,難以攻打,萬一拖延日久,便極有可能引得曹操南下。
要麼便是不管汝南城,直驅郎陵,而後沿桐柏山西進南陽,從比陽、復陽投奔劉表,好處是快,且城池只為縣治,容易攻克,壞處便是路途艱險,要沿山腳前行。
劉備思考良久,便道:“既然如此,便直接西去,襲取郎陵,待破了郎陵,徵召青壯,隨即西進南陽比陽縣。”
“每克一縣,便即刻從敗兵中挑選青壯,隨後即刻出發,這些青壯便在路上隨軍訓練,我要領兵一萬南下投奔他劉景升!”
“喏!”
“關羽、趙雲,你二人領前軍,明日五更出城,為我軍前鋒!衛平,張飛明日隨軍參贊,衛平也一併兼上訓練青壯之職!”
“喏!”
“宿衛營明日護送女眷於中軍一同前行!”
霍昭披堅執銳進入堂內道:“尊將軍之令!”
——————————————————————
李通(168年-209年),字文達,小字萬億。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陽)人,東漢末年人物,汝南太守。早年以遊俠聞名於江汝,曾謀殺周直,獨霸朗陵縣。後來,率眾投奔曹操,補充兵源有功,拜為陽安都尉,其間不因私而忘公,不因其妻子的求請而過問扏法者。官渡之戰不但不被利誘,在當時許都以南民心不穩,唯李通的陽安猶存。建安十四年,救援曹仁,且戰且前,病死於途中。諡曰剛侯。
趙儼(171~245年),字伯然,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市)。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名臣。
熟讀經史,精明強幹。建安二年,投靠大將軍曹操之後,起家朗陵縣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