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就這樣過了二十多年,堯終於去見炎黃二帝了,舜才得以繼位,雖然他和堯其實也是一家人,但繼位前還不忘謙讓一番:&ldo;我何德何能擔此重任,一把手的位子還是留給堯的兒子做吧,我全力輔助就是了。&rdo;
然後舜把王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跑到南河之南和大臣百姓們玩躲貓貓。
丹朱要是比你能幹,他老爸早就把交椅給他了,還用你來謙讓嗎?結果丹朱坐了第一把交椅後,天下諸侯和民眾並不買他的帳,每天開早會的時候丹朱這邊空無一人,大臣們全部都跑去舜那裡匯報工作去了。
除此之外,老百姓打官司也從來不找丹朱,非要舜來替他們作主。臣民一致要求舜當皇帝,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樣舜只好勉為其難出山,正式繼位。
禪讓制度雖然體現了唯才是舉、任人唯賢的優良政治作風,不過堯的擦邊球也打得相當有水平,他深刻領會了&ldo;肥水不流外人田&rdo;的精神,培養自己的半邊兒子當一把手還不是一樣。
舜繼位後,勵精圖治,不斷擴大統治版圖,而且開始了國家事務的分線管理。類似於我們如今所劃分的中央政府直屬各部門,並委任了各部的部長。
其中:大禹被任命為水利部長(名為&ldo;司空&rdo;主持治理洪水);棄被任命農業部長(名為&ldo;后稷&rdo;主持穀物播種);契被任命教育部長(名為&ldo;司徒&rdo;主持教化);皋陶被任命司法部長(名為&ldo;士&rdo;主持刑罰,據說中國史上第一所監獄就是他弄出來的,史稱&ldo;皋陶造獄)
看來舜還是一位很有領導才能的君主,在管理工作上懂得分工,國家大事細分了,管理就井井有條了。
可是,單純政治的穩定並不能保障國家發展的風調雨順,因為當時的自然災害情況非常嚴重,特別是每年雨季的洪水問題成為堯舜時期阻礙社會穩定的一大難題。
當時大禹的父親是夏族首領鯀(這字念滾,名字叫滾,那我叫喚他的時候來還是滾呢,笑)在舜主政的時期也是分管水利工作,負責治理洪澇災害問題。他治水的方法就是修建堤壩來進行抵禦,可惜當時沒有鋼筋混凝土,築起的堤壩面對滔滔不絕的洪水就如豆腐渣工程一樣地潰敗,大禹他爹的工作自然也是失職的。
當時的法制很嚴,而且沒有國際人權組織說三道四,鯀很不幸,因為治水失敗,被舜處死了。大禹子承父業,把治水的工作接了下來。還好大禹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被任命為水利部長後對洪水實施由堵變疏戰略,把洪水分流成小河,再把小河水引入大海,這樣的方式不僅分散了洪水強大的衝擊力,而且透過分流水源使大地得到滋潤,農業得到灌溉發展,這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
由於治水有功,把困擾堯、舜兩代人的洪水問題解決了,舜很高興,推舉大禹為他的接班人,大禹眾望所歸當了皇帝,定國號為夏,定都河南登封,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夏朝開始了。
☆、第2章 大禹後代的基因突變
一個時代的開始同時也是另一個時代的終止,從夏朝開始,禪讓制度也走到了盡頭。為什麼那麼優良的傳統不能延續?難道舜用人不當?
沒那回事兒,其實舜並沒看走眼,因為大禹在快要退休之際也遵守老一輩的傳統,本來打算把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司法部長皋陶,可惜皋陶沒那個皇帝命,比大禹更早一步跑去給舜匯報工作去了。大禹只好再找了一個東夷族的一位首領名叫益為繼承人。
歷史峰迴路轉,或許是益的威望不怎麼樣,老百姓在居然都擁護大禹的兒子啟為皇帝,反倒不買益的帳了,結果大禹之後的皇位讓他兒子夏啟給坐了。還有一種說法是益在取得禪讓的帝位後被夏啟直接幹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