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第1/3 頁)
&ldo;誰?&rdo;
&ldo;你的義兄,當今聖上。&rdo;
他們居然要她去告發全皇后。湛蓮拿著全家兄弟留下的密信,一時頗感稀奇。
他們這是……大義滅親?
湛蓮沉吟片刻,招來戊一,問戊二是否有訊息傳回。自皇后失控掐她那狠厲的眼神,她便懷疑於孟府行刺她的刺客是否就是皇后派來的,她叫了戊二去追查此事,只要戊二一去後至今不曾回來復命。
戊一卻說戊二已好些日子沒傳回訊息了。
&ldo;他莫不是有危險?可要派人去尋?&rdo;
&ldo;殿下且莫擔心,戊二行事謹慎,理應不會出差池,大抵一時有什麼事耽擱了。&rdo;
湛蓮點點頭,猶豫片刻,說要進宮面聖。這事兒,不告知三哥哥不成。
誰知去請旨的太監還未走出大門,順安公公便帶人來,他還不知湛蓮要進宮,涎著笑道:&ldo;殿下,這回您可不能再推脫了,陛下有正經事招您進宮,說是請您務必幫個忙。&rdo;
順安旋即說明來意。
臨近年末,大梁朝有一件比過春節更隆重的節日,便是十一月中旬的明德帝萬壽節。每逢此時,不僅各地的皇親國戚會趕回帝都慶賀,與大梁交好亦或臣服的王朝、部族皆會派來使者進獻賀禮。有些小國使者為表重視,亦想多多探聽大梁風土人情,常提前個十來二十日就進了帝都,他們的到來便宣告著大臚寺最為繁忙的日子開始了。
只是這回提早來的各國使者中,卻有一波人尤為引人注目。
北疆的蠻國丹晏使者。長久以來,丹晏國對大梁虎視眈眈,不停地藉故發起爭端,殺戮大梁百姓,搶佔大梁土地,是大梁邊境最為頭痛的小國。明德帝嘗派兵與其大戰一場,凱旋而歸,又逢丹晏內亂四起,北疆才得以安寧片刻。
如今丹晏新王登基,派了使者過來,莫不是有議和之意?
&ldo;陛下極看重此事,丹晏使者請求面聖,陛下便允了他們未時覲見,只是聽聞傳話者不過是個來往丹晏大梁的商人,怕他來往言語有誤,誤了大事,陛下便請殿下您進宮去當回聽客,沒事兒自是最好,有差錯的,您便能提點陛下兩句不是?&rdo;
湛蓮懂得丹晏語,是她曾跟一個自丹晏來的奴婢學的。事關大梁社稷,湛蓮自不再推拒,只是問道:&ldo;我便這模樣去?&rdo;
&ldo;哈哈,陛下請您委屈些,換上這套裝束……&rdo;
一個時辰後,順安回到乾坤宮,笑稟道:&ldo;陛下,您要的人,奴才給您帶來了。&rdo;
明德帝正由宮女們伺候著換冕服,眼波微瀾,&ldo;嗯,讓她進來。&rdo;
不一會兒,一個身著灰衣的小太監低頭走了進來,&ldo;奴才小連子見過吾皇萬歲。&rdo;
陰鬱了多日的明德帝唇角上揚,&ldo;平身罷。&rdo;
小太監依言起身,抬起白皙的臉兒,不是湛蓮又是哪個?她看向三哥哥,微微一笑。
湛煊回以一笑,而後目光便鎖在她身上再也挪不開了。那眼神既專注又炙熱,湛蓮即便低著頭,臉上也覺熱辣辣的。
皇帝只覺他蓮花兒的魂魄即便附在小太監身上,他也願成就那龍陽之好。
好容易穿戴整齊,著明黃色緞繡雲龍袍的湛煊頭戴冕冠,身佩朝珠,不怒而威。
&ldo;你們且先下去,朕有兩句話與小連子交待。&rdo;
眾僕依言退下,湛蓮以為他要交待與丹晏見面之事,自發上前一步,誰知還未站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