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再聚首(第1/3 頁)
1979年春節前的一天,在西單商場對面的曲園酒樓中,張維揚和在白店村插隊的其他知青聚了一回。
特殊時期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北京城裡上檔次的飯店並不是很多。
清末民國時期曾經鼎盛一時的八大樓、八大堂、八大居、八大春等知名飯店如今早就已經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要等到改開的風再吹一吹,才會逐步有人重新掛起這些響噹噹的招牌。
曲園酒樓在此時的國營飯店中是檔次比較高的一家。
尤其是當年曾被教員評價為“地道的家鄉風味”,還出過一個服務過教員的大廚,讓這裡的聲名更加顯赫。
三樓是一個個風格迥異、靜幽古樸的雅間,牆壁上還懸掛著許多文人墨客留下的真跡,郭沫若、啟功、黃苗子、婁師白等人都在其中。
張維揚他們定下的這一間,牆上懸掛的是著名山水畫大家黃正襄的墨寶——“誰將狗肉作佳餚,壯士入秦膽氣豪,獨有曲園能醉客,敢將此味入庖刀。”
看到其他人都到齊了,張維揚一進包廂就連連道歉:“諸位,實在是不好意思。我組起來的局,結果我自己卻來晚了,一會兒一定罰酒三杯”
知道內情的李奎勇問道:“是不是你家那小祖宗又不放你出來了?”
張維揚答道:“猜得真準,我姑娘根本不讓我離開她的眼前,只要我人一走就能給你哭出來。”
結婚的第二年,周曉白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公主。
張維揚為這個六斤三兩的小女孩取名張若華,出自《楚辭·天問》中的一句詩,“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指的是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
李奎勇道:“誰讓你一直在嶺南那邊,一年就回來這麼一回。你家這寶貝閨女不纏著你才怪。”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特戰大隊那邊的工作我又不能扔下,只能委屈曉白和若華了。再說了,你們家那口子不也快生了,到時候你不也和我一樣嗎?”
周曉白生下閨女之後,周父出手將小女兒的工作關係調回了北京,主要是為了方便兩邊的老人照顧他們母女。
另外,北京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又有中央音樂學院和中國音樂學院兩所音樂領域的大山頭,也比較符合周曉白的未來發展方向。
這樣一來,兩口子又回到之前相隔兩地的局面。
李奎勇則是紮根部隊奮鬥了好幾年,也成為了一名正連級幹部,初步實現了在部隊幹出一些名堂的目標。
後來經人介紹認識了在高中當老師的姑娘,也在去年結了婚。
這次過年的探親假,估計要休到媳婦出了月子才算完。
在場的其他人笑意盈盈地看著兩個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鬥嘴。
馮文俊道:“到底還是從小混到大的好朋友,工作了也在同一個地方搭檔,說起話來就忘了桌上還有我們這些共過患難的朋友了。”
張維揚笑著說道:“這桌上別人這麼說我們哥倆,我也就認了。你和周衛紅兩個人雙宿雙棲的,不比我們關係好多了。不僅這裡能說,回家還能在被窩裡說悄悄話。”
周衛紅大大方方摟住老公馮文俊,親了他一口,“怎麼著,你還羨慕我們這老夫老妻啊!”
張維揚誇讚道:“還得是周衛紅同志,從來都是這麼爽快,多少年了也沒有變過。話說你們夫妻倆現在在一個高中裡當老師,不會在學校裡也搞這一出吧?”
馮文俊咳嗽了一聲,“為人師表,總不能教壞了孩子們。”
這個時候,打扮得體的女服務員進屋他們又換了一壺茶水。
張維揚道:“同志,把選單拿來,我們點菜。”
翻開選單的張維揚,點道:“先點上曲園這裡的特色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