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ldo;在這一方面,周恩來同志也是有責任的,他在四次反&l;圍剿&r;時。提出過&l;全線出擊&r;的口號,在五次戰爭中則變成為全線抵禦,在戰略上兩者都是錯誤的。這種分兵把口,使我們無法集中優勢兵力……&rdo;
&ldo;敵人的兵力佔有絕對優勢。&rdo;王稼祥覺得客觀上的困難也是五次反&ldo;圍剿&rdo;失利的原因,只強調客觀不對,只強調主觀也不對。&ldo;而且在寧都會議後,一直反對右傾,反對避戰,爭取一省數省勝利的目標壓力很大。……&rdo;
毛澤東卻把準了不談國際路線和政治路線。這樣,必然得罪很多人,在大家對左傾路線還沒有認識前枉自孤立了自己,而且很可能沖淡了軍事指揮者的責任,而把問題複雜化,反而使要解決的問題不能解決。目前,主要緊迫的任務是變換軍事領導,在軍事領導更換後,才有可能解決政治路線問題,他沉默了一會兒,王稼祥認為他的思路被卡斷了。毛澤東又點上一支煙,接著說:
&ldo;敵人兵力的強大,在我看來,並不可怕,由於敵人處於外線。戰略上採取包圍與分進合擊的方針。這就造成了我們各個擊破的機會,敵四面包圍兵力必然分散,而我擊其弱的一路,便造成了區域性優勢。在總體上我們弱,在這一路上我們強,在戰略內線作戰情況下,只有集中優勢兵力尋求戰役的外線作戰,才能使紅軍掌握主動權。只有把五個指頭握成拳頭,才能有效地打擊敵人。李德倡導的短促突擊,也能消滅一部分敵人。但仍屬於拼消耗的性質,即使賺點小便宜,卻不能在戰略戰役上爭取主動權,不能爭取決戰勝利。李德不會下中國棋,不懂得棄子以取勢的道理,……&rdo;
毛澤東又是不斷地吸菸,把煙霧慢慢吐出,使王稼祥聯想到史達林的大菸鬥。他用滿含希望的目光望著毛澤東的隱沒在煙霧裡的臉。
&ldo;雨好像停了,我出去透透氣。&rdo;
毛澤東站起來,走出房門,走上土丘,久久地仰望著迷濛的遠方。他看到了什麼呢?也許他看到了未來的遵義會議?還是看到了未來的千山萬水和漫漫雄關?此時,也許他想起了李大釗那句名言:
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
毛澤東的性格是好鬥的: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與地奮鬥其樂無窮!
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這時他想起少年時一首很少為人所知的詩,那是1910年秋,他在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期間,抄寫過一首《詠蛙》:
獨坐池畔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那年,他只有17歲。
不!毛澤東此時想的,是他在4年之後講的‐‐如何使馬列主義中國化。不過這時候想得沒有後來講得系統就是了。博古和洛甫來蘇區後,不把他放在眼裡,而他也鄙視他們。在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的整風報告中,針對性極強地說到他們:
&ldo;……或作講演,則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作文章。則誇誇其談一大篇,無實事求是之意,有譁眾取寵之心。華而不實,脆而不堅,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rdo;於是,他在這裡己經給那些教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