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荒野在呼嘯中變黑了,像是無底的深淵。一棵枝椏猙獰的老橡樹,這就是他在黑海之濱療養勝地索契公園裡見到的那一棵,&ldo;它怎麼到西伯利亞來了?&rdo;他忽然發現那不是橡樹,而是一頭北極熊,張牙舞爪地向他撲來。車窗玻璃&ldo;嘩啦&rdo;一聲碎了,一陣冷徹肌骨的寒風直透他的胸懷……
他被凍醒了,全身顫慄不止。在馬燈的昏黃色的微光裡,他看見李德在短小的竹床上躬腰曲腿輾轉反側。
他感到奇冷,尾裡馬燈很暗。屋外的夜風捲起飛沙,&ldo;啪啪&rdo;地擊打著窗欞。
博古想起那是1926年12月初,他們一行60多人坐在奇冷無比的列車上,沿著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線,開始了無休無止的漫漫旅行,那對他的革命意志和耐性是一種考驗,車上沒有暖氣,火車頭靠的是木柴做燃料來執行。他們從海參崴到莫斯科7400公里,整整走了12個日夜,沒有餐車,只能在火車停靠時下去買些冰冷的食品,車上連一杯冷水也喝不到,他在日記中寫道:&ldo;這是一次悲慘的旅程,但革命的熱情並未因西伯利亞的奇冷而稍減。……&rdo;
人的感覺有時非常奇怪。他從撤離中央蘇區到目前只有40來天,對中央蘇區的生活竟有恍如隔世之感。覺得那是十分遙遠的過去,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歲月。己經過去8年了,卻歷歷如在眼前,他很想把這種奇異的感受告訴李德,但又不願打斷夢似的回憶。
回想過去的一切,總是美好的。在立三路線時期,他和王明因反對立三路線受了處分,後來,批判立三路線,他們兩人成了反立三路線的&ldo;英雄&rdo;。王明赴蘇前,兩人回憶起這段鬥爭,興奮異常,在他的筆記本上,留下的一首詩:
痛苦留給你的一切,
請你細加回味;
苦難過去之後
苦味就變為甘美。……
博古每想到這首詩,總是懷著欣慰的心情進入哲理的沉思:&ldo;人,是要在苦難中磨鍊的,&rdo;他望著李德的蓬鬆的亂發,心想:&ldo;這個人經過了多少人生患難啊!他現在的家在哪裡?他沒有任何親人了。一個真正的以革命為家的無產階級革命家,……&rdo;他對李德湧起一種崇敬與憐憫之情。
&ldo;那時的蘇聯,&rdo;博古繼續想道,&ldo;雖然十月革命已過去9年,舊制度己被推翻,新秩序時常遇到困難。但是,只有蘇聯,是真誠的支援中國革命的唯一盟友。&rdo;克里姆林官上空的紅星,從遙遠的北方向他播散著光芒!王明此時在幹什麼?也許在共產國際寬大的會議室裡高談闊論,也許在俄羅斯溫暖的壁爐旁拜讀列寧、史達林的著作。想到此處,博古對目前的一些議論深感委屈。他在毫無折扣地執行王明的指示。因為王明的指示就是米夫的指示、米夫的指示就是第三國際的指示,第三國際的指示也就是史達林的指示。
博古的邏輯推理是十分嚴格的:史達林不會有錯,因此,王明也不會有錯,而他執行國際路線也不會有錯。革命的挫折,帶有客觀的必然性,誰也沒有辦法。
鮑羅廷於1925年10月7日在廣州向國民黨中執委宣佈中山大學在莫斯科正式成立之後。選派學生去俄國學習的訊息傳遍全國,有志於革命的廣大青年,踴躍應試,僅廣州一地就有一千多人報名。
那時候,連蔣介石在蘇聯考察時的手札中,也用恭謹的正楷寫道:&ldo;我黨今後之革命,非以俄為師,斷無成就。&rdo;
中山大學的成立與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