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1/2 頁)
在關鍵地帶的防禦工事,也得儘快修起來,別讓那些流寇一點沒阻礙地殺進來,村裡這些可都是平安年月過來的,穿鞋的就怕不要命的……
經濟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原先村裡人除了實在玩不了智慧型手機的老頭老太太,大部人都用手機支付,手裡的現金,掃吧掃吧,加起來不超過兩百的。現在沒了網路,手機不能支付了,現金支付也不太可能,老頭老太太手裡倒是有現金,可沒法在村子裡流通啊!
至於金銀什麼的,更是不現實。
最後一致商量決定,恢復幾十年前那個記工分的辦法。
把多餘的農作物賣給村裡,能得工分,為村裡幹活比如管理記帳,保安巡邏,修建工事,開荒管倉,也能算工分,同樣的,如果想要得到村裡的醫療服務,農具修理,糧食運輸什麼的,就需要花工分……
工分每季統計,如果有歷史紀錄都是零工分或者是工分極少的就要受到警告,短期內能補起來的,可以既往不咎,如果還是不改的話,就要召開村民大會,研究對這家的懲罰。
至於維護基礎設施,眼下最要緊的就是他們村的水電。
他們村幸好是用的太陽能發電站的電,這個小發電站目前在村西頭,除了本村自用以外,還能分出一些電來供給電網,現在供給電網那一塊是停了,不過能保證本村不停電,已經是很幸運了。而自來水是用電力抽取的山泉水,只要不停電,保證溝渠管路暢通就沒問題。
從前發電站是由鎮上的電廠的技術員定期來維護的,現在沒了技術員,只能讓村裡做過水電裝修的幾位老漢頂上,每天都去檢查一番,尤其碰到極端天氣,要做好保護髮電板的措施。
還有網路,村裡這麼些手機,路由器,總不能就當了擺設。上不了全國,全球的網,自己村子組個村域網還是沒問題的。
只是現在村子裡的年輕人太少,懂怎麼組網的只有司娓娓。而司娓娓身為村長還擔著許多事兒,因此組網的事得利用空餘時間,不能馬上好。
至於說外來人口,眼下是有五個古代人。
這五個人也不可能讓他們一直白住,正好村子裡有幾戶孤寡老人過世後留下來的房子和地,沒人繼承就歸了村裡,收拾下也能住人,可以安排那一家四口過去住,如果他們願意種地的話就分他們幾畝地種。
那個小姑娘也是一樣,但不能把他們兩邊給安排到一起。
而在兩家農家樂裡,還住著三四個遊客,對遊客的安置跟古代人一樣,只要他們願意,可以讓他們變成村子裡的一員。
等以後再有如這小姑娘一樣的逃荒人口,村子裡可以適當地接納一點進來。但得先摸清了外頭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再說。
別看村子就這一百來號人口,面積不到三十平方公里,太平的時候,村委會的人可以閒著打蒼蠅,如今碰上大事了,那要考慮的事情千頭萬緒,說也說不完。
這個會一直就開到了深夜。
第二天一大早,大喇叭就響開了。
全村大會再度召開,這次是除了幾個站崗的人之外,全村村民都得到場。
村民們都是經過大曆練的,大風浪的,覺悟性那是沒得說,前一天討論的幾條,基本都透過了,只有一些小細節需要修改,現改現定也都過了。
兩個小時之後,散會後的村民就緊鑼密鼓的開始動員起來了。
第19章 兩個遊客
村民們三三兩兩,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嘆氣的,有憤恨的,還有憂慮的……
個別的詞句就飄啊飄的,飄進了某些外路人的耳朵裡。
瑞發農家樂的獨家院裡,絲瓜架下原本正坐著兩個年輕男人。
這兩人都是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