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大隊長來發婆娘哇(第2/4 頁)
殘部跑到這裡,寺廟和尚偷看了張獻忠的皇后被毀滅,為未可知。
劉春來推測,很可能,這燕山寺是因為失火,山上缺水而被毀。
曾經大隊會議室就準備建設在山頂,缺水,只能作罷。
現在上面還能看到殘垣斷壁,有不少雕刻精美的石頭,原本寺廟的地基也能依稀看到輪廓,木頭啥的,早被社員扛回去當柴燒了。
整個四大隊的孩子,小時候,幾乎都在這山頂亂躥。
這是整個四大隊地勢平坦而且沒法種糧食的開闊地帶,小孩子可以敞開玩,也因為傳說中這裡有很多寶貝。
反正劉春來長這麼大,就沒聽說誰能找出一個銅板的。
山頂幾乎沒有泥土。
至於磨盤寨,不是傳說。
原本土匪寨。
當年村上的一群人就是從這寨子裡投了紅軍,踏上了長徵路。後來,1942年,12歲的劉福旺出去尋找紅軍,最終踏上了軍旅生涯……
好幾個生產隊,如果不是相鄰的,要去其他隊,爬到山頂翻山下去,才是最近的路。
劉福旺家在一隊,去四隊,得翻山。
爬到山頂,花了二十多分鐘。
太陽還沒從東邊天際中跳出,爬上埡口,劉春來也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身上的白色無袖土布褂子早已濕透。
劉福旺則氣定神閒。
「早知道帶把蒲扇。」劉春來敞開衣服,扇著風。
這裡是埡口,有不小的風,很快就涼快了下來。
站在這裡,山下的情況全收入眼底。
能看到的地方,到處砍得光禿禿的,幾乎看不到幾棵大點的樹。
山腳下溝裡的田,稻子已經綠油油的一片,光禿禿的田埂露出了紫紅色的泥土;山上的地裡,大多數都是在玉米行中間種著紅苕,種紅苕之前,那裡面種的小麥呢,種玉米的區域,原來是種的瓢兒白、甜菜等餵豬的。
紅苕才栽種不久,紅苕藤尚未把整塊地鋪滿,如同生了癬,一團團的。
一年四季,這些地,都不會閒置起來。
可越是這樣,收成越差,大家越吃不飽。
地邊出了被剔得只剩下樹尖的柏樹外,長著綠油油的灌木。
這些灌木,到了冬天砍下,泡在田裡肥田後,第二年再撈起來曬乾,煮飯啥的很是好燒。
當然,地邊更多的是桑樹,不少桑樹的枝幹只有頂端有幾片桑葉,都被人摘了餵蠶。
蠶繭賣到繭站,是不小的收入來源。
可惜,全大隊不僅吃不飽,依然窮。
畢竟,這年頭,化肥太少了。
幾十年不間歇地耕種,讓地裡的肥力早就沒了。
燕山寺周圍的巖壁上,石灰刷的大字「提高農業生產力是農村工作的中心」、「以糧為綱全面發展」,還有顏色更舊的「抓革命促生產」,都是為了讓提高生產力。
然並卵。
整個大隊,還是窮得揭不開鍋。
集體生產時候就靠著信用社貸款買返銷糧填肚子。
改革開放了,新標語就寫在大岩石那些老標語的下面。
「誰脫貧誰光榮,誰貧窮誰無能!」
「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堅決響應國家政策,實行分田到戶!」
「分田到戶,是國家政策,誰反對,就是跟國家作對!」
「實行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
「寧可血流成河,不準超生一個!」
劉春來看得直嘆氣。
在四大隊,連分田到戶都得強制執行。
具有時代特色的標語,就能分析出很多基本情況。
地太少,人越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