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必須要掌權(第1/4 頁)
萬曆坐在書桌後,沒有按照李太后的指示抄書,而是思考著未來,思考著自己該怎麼辦。
按照歷史的程序來看,以李太后、張居正和馮保為首的鐵三角已經形成。
在鐵三角控制之下,以張居正為主導,持續時間長達十年的“變法”開始了。
這場變法史稱“萬曆新政”,為大明帶來了充足的稅收,甚至為日後的“萬曆三大徵”提供了足夠的錢糧。
但是,這場變法就真的成功嗎?就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嗎?
事實卻並非如此。
張居正的變法,是以得罪大地主階級和豪門貴族的利益為基礎的一場變革。
自正德年間之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文官地主階級不斷坐大,皇權漸漸旁落,造成的結果便是賦稅日益走低,邊患不斷,內亂四起。
至萬曆朝,地主文官已經膨脹到尾大不掉的地步,他們侵吞國家土地,侵佔國家稅收,與異族匪類眉來眼去,相互勾結,挖國家的牆角。
地主文官不會在乎民族與朝廷,他們只會在乎利益,歷史早已經給出了明證。
為了改變走向滅亡的命運,張居正開始變法,採用“清丈田畝”、“一條鞭法”等措施,為國家增加了不少收入,壓制了士紳十年。
張居正死後,年幼的萬曆在朝臣的蠱惑之下,廢除了萬曆新政幾乎所有條款,致使變法失敗,禍亂再起。
與此同時,也因為張居正的過分壓制,導致皇權衰弱。張居正死後,萬曆又被後任的文官持續壓制,直至東林黨的出現,皇權徹底沒落,帝國在崩潰之路上開始狂奔。
萬曆反應過來後,為了奪權,搞了一個“廢立”,想要將百官分化,可惜文官不吃這一套,無論萬曆說什麼做什麼,依舊被文官壓制的死死的,最後只能深居皇宮不出,如同籠中鳥,含恨而終。
他的孫子天啟為了奪權,祭出宦官這一大殺器,可依舊不敵文官,最後落得落水而亡。
等到了崇禎時期,朝政早已經積重難返,大明也徹底的走向了滅亡。
最終江山變色,腥羶入中原,殺戮遍天下,路有野骨,文明盡喪,屈辱百年。
如果萬曆堅守張居正的變法呢?難道會有所改變嗎?
未必!
張居正的變法得罪了全天下計程車紳地主豪門望族,堅守張居正的政策,萬曆會不會也是落水而亡?!
根據歷史來看,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正德是如此,天啟是如此,再多一個萬曆也不算什麼。
堅持張居正的改革成果,萬曆死;不堅持張居正的改革成果,大明亡。
作為帝國的皇帝,萬曆和這場變法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全程都是局外人。
要是能夠提前插手進去,會不會有些不同?
不管是為了大明江山、黎明百姓,還是為了日後自己能夠更好的活著,更舒服的活著,萬曆必須要掌權。
萬曆站了起來,在書房中來回的踱著步子,皺眉沉思著。
“張居正的變法主要是以‘土地’為基準,雖說這樣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的稅收,但這些錢還是少了些,和海貿相比,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現在是大航海時代,如果能趁機插手海上貿易,那背後的利潤不可估量,有了錢,流賊和建奴都不是事!張居正在前面頂著,我在後面進攻,收拾那些走私販子,還不是手到擒來?!
有了錢,多建一些大船,背靠大明的人口基數,對外擴張,轉移國內矛盾。”
萬曆這樣想著,眼睛之中滿是精光。
然而這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手中有權,沒權利,誰鳥你這個皇帝?
大航海時代,海上貿易可是大頭,在土地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