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歷史地位(第2/3 頁)
網際網路下個風口在哪裡還不知道,新技術自己目前要團隊沒團隊,要技術沒技術,也插不進去。
所以陳一聞還是把視線放在了目前唯一可能走的娛樂行業上面。透過這段時間更進一步的認知,他發現自己此前還是太武斷了。這個時空還是有不少優秀的電影,動漫,雖然追求畫面,內容空泛的東西在社會上比比皆是,但也大浪淘沙,總誕生了一些經典。
這段時間裡面,陳一聞也找過幾部專業網站排行榜上的經典來看。確實不錯,放在前世時空,也是好的電影。這是一個好事,這說明了大眾的審美,人們對於好的東西的追求還是一致的。
好的東西確實會被奉為精品。如果經典排行榜上出現的是自己看都看不懂,但所有人都說好的東西,那陳一聞可能就真要懷疑自己前世的審美和對於基本價值的判斷是不是已經和這個時空脫節了。
那麼歌曲呢?
如今流行榜上的歌,聽了一番,還是朗朗上口,旋律是很容易能讓人接受的流行音樂,但說實話,論歌詞和歌曲的高潮部分,還是差了點意思。和上個時空自己覺得優秀的歌曲對比,還是差一截。
這是如今流行榜上的,那麼找找歷來的金曲呢。
一聽。
不錯。好歌,好聽。水平算是線上了。
而陳一聞在專業音樂評論網站“樂虎”的金曲100首歌單裡,看到了這個點贊數目在二十萬,瀏覽四十五億人次的歌單下面作者給歌單寫下的文案。
“午夜夢迴時,總會聽一聽這些曾經閃耀在我們歌壇的金曲,就像是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只可惜,流行樂壇已經死了十年了。十年時間,再未有一首歌能進入此榜。”
這麼多點讚的和無數贊同的評論,想來是有很多人對這個文案產生了共識的。
陳一聞則不亞於發現了寶庫。不管怎麼說,能聽到從未聽過的經典金曲,那麼多沒看過的優秀電影,就像是家裡書櫃有很多好書正待啟封一樣。這本身也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
陳一聞一時興起,也搜尋了一下劉啟榮的名字,查了查和他相關的事物。畢竟這是最近唯一和他有所牽連的名人了。
而一搜尋,就看到了劉啟榮的個人百科,有詳盡的目錄,介紹他的個人生平和成就,還有一些相關的新聞報道。
看了他的介紹才知道,原來他等於是半路出家,以前是個工人,負責鐵道的維護,自己想拍電影,靠著一邊工作一邊自學,考上了電影學院,但出來是當攝影師,那還是資源站和影視製作工具沒有廣闊發展起來的年代,他第一部參與拍攝的片子得了最佳攝影獎,而後自己獨立製片,靠著舉債拍了當導演的處女作《在雲端》,以唯美的攝影鏡頭和悽美的故事一舉斬獲當時的多項大獎,從此劉啟榮的作品就以鮮豔的色調,壯美的鏡頭感而出名。此後製作的動畫電影,色彩和技術的運用也首開先河。動畫和文藝片,讓劉啟榮近乎於震動過一代人,曾經幾乎已經是觸頂,成為那一個年代華國導演界跺跺腳地都會震一震的大佬。
不過。那也就是“曾經”。
邁入新時代後,資源站,影片工具,新技術在影視領域產生了強烈的衝擊,而劉啟榮的幾部片子拍下來,口碑還不錯,然而更新的技術帶來的視覺轟炸,讓劉啟榮極具自身特色的鏡頭表現,都能被新技術整合進影片工具裡,也就再無獨創性,而後再加上劉啟榮背靠著的公司也面臨國內新市場開放後更多境外的巨頭影視公司入國門帶來的衝擊,院線收縮,幾部電影票房都不太理想。
劉啟榮在這種情況下曾一度想背水一戰,拉攏了不少投資人搞了一部大製作,結果遭遇種種問題折戟沉沙,讓投資人虧掉了八個億。那之後劉啟榮就再也沒有導演作品,而反倒好像成了一個製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