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3 頁)
統治者對社會財富竭澤而漁式的掠奪和佔有。
要重修圓明園,保守地估計也需要斥資白銀一千萬兩以上,甚至更多。如此一筆鉅款在當時根本無法籌措。早在同治七年(1868),滿族御史德泰就曾奏請修復被英法聯軍焚毀的圓明園,但是被慈禧堅決否決:&ot;未準,且獲嚴譴。&ot;因為慈禧太清楚了,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等各地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王朝的財政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哪裡還有額外的銀兩去重修圓明園。
對此同治帝是應該清楚的,他曾經為財政的窘困而採取過節省開支的措施。親政伊始,他發布上諭,要求&ot;內務府核實樽節,於歲費六十萬外,不得借支&ot;。那麼,他又為什麼寧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啟動重修圓明園的工程?
首先,同治帝昭示天下重修圓明園的理由是報答母恩,以盡孝道。
在決定重修圓明園時,同治帝曾經信誓旦旦地表達他的宗旨:&ot;兩宮皇太后保佑朕躬,親裁大政十有餘年,劬勞倍諸,而尚無休憩遊息之所,以承慈歡,朕心實為悚仄,是以諭令內務府大臣設法捐修,以備聖慈燕憩用資頤養。&ot;
報答母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同治帝親政以後的第一項盡孝的舉措就如此興師動眾。我們有理由相信,同治帝一定認為這種方式可以獲得母親的歡心,甚至是讚許。
其次,同治帝還有一個不能昭示天下的理由:將慈禧送出紫禁城,以獨攬皇權。
慈禧是一個處處插手的嚴母,性格跋扈,在與兒子的相處過程中批評、指責代替了母親應有的細膩、溫柔。同治帝不願意學習,可慈禧卻督促甚嚴,這常常成為他的一種心理負擔。如,同治帝課後必須謁見慈禧,儘管慈禧文化程度很低,但仍細細詢問兒子讀了什麼書,某句作何解等等。所答內容如果不滿意,慈禧一定嚴責。一天,同治聲稱師傅倭仁所教的&ot;太極圖說、西銘之類艱深莫從獲解&ot;,慈禧立即轉告綿愉、奕??等,&ot;於是,罷習性理書,日誦唯&039;五經&039;&039;四書&039;、《通鑑輯覽》。經皆宋、元人注,鑒則高宗御批也。&ot;由此,課程內容變得更加單一、無聊。即使親政以後,慈禧依然規定皇帝每日辦事後,要回到教室裡與師傅學習、討論。怠學、喜嬉、叛逆的載淳希望擺脫母親,逃脫她的日日督促,恣意處理身邊的諸種事務。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