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此時,慈禧心中矛盾重重。
首先,慈禧心有不甘。
從鹹豐十一年垂簾聽政開始,慈禧一直執掌著清朝最高的權力,即使期間經歷了同治帝、光緒帝的親政,但她從未離開政治舞臺。在清朝的歷史上,她的執政時間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雖然沒有文字記載慈禧曾經自比兩位先帝的偉業,但僅從歸政以後自恃有資格入住寧壽宮一事,就足以證明。既然,康熙帝有規模宏大的六十壽誕、乾隆帝有聲勢浩大的七十慶典,那麼自己也完全可以享受花甲之年的普天同慶。尤其是慈禧一直對自己的生日逢十不順耿耿於懷:二十年前,四十歲生日剛過,意想不到的是,兒子同治帝死於天花;十年前,五十歲生日,雖想籌辦一個開心的五十大壽,可中法之戰,又攪得她晝夜不寧。六十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極度膨脹的貪慾已使她無法客觀面對現實。為應對戰爭而放棄自己的一時私慾,慈禧心有不甘。
其次,慈禧心有壓力。
進入慈禧慶壽之年後,為了討好這位當朝的老佛爺,在慈禧的指使下,從上到下都把慶壽作為王朝中壓倒一切的大事來做。即使戰火已燃至家門,光緒帝及大小臣工依然不敢有絲毫懈怠。為大清朝當家三十餘年的慈禧,不是不知道中日之間劍拔弩張,當下最為緊要的開支應是軍費;她也十分清楚舉借外債一千萬,意味著此後十餘年間,大清王朝將背負著沉重的還債壓力。而自己的六十慶典就在這多事之秋進行,朝野間的議論就會接踵而至。特別是黃海大戰,北洋海軍慘遭敗績,朝野譁然。臣下們紛紛建言,矛頭直指慶典工程。慈禧感到事態嚴重,若繼續一意孤行,自己必然陷入輿論的汪洋之中。慈禧頗有壓力。
第79節:六旬慶典(4)
放棄不甘心,一味堅持又壓力重重,慈禧進退兩難。於是,在堅持慶典繼續進行的同時,慈禧表面上對慶典的規模進行了限制。
八月二十二日,慈禧匆忙發布懿旨:&ot;著由宮中節省項下,發出內幣銀三百萬兩,交由戶部陸續撥用,以收士飽馬騰之效。&ot;八月二十六日,慈禧又發懿旨:&ot;所有慶辰典禮,著仍在宮中舉行,其頤和園受賀事宜,即行停辦。&ot;(《光緒朝東華錄》)八月二十九日,慈禧又發懿旨:一切點景俱暫停辦。工程已立架油飾的不再添彩綢(《翁同龢日記》)。
這也許是慈禧最大的讓步吧,正當臣下為慈禧懿旨&ot;額手稱道&ot;的時候,慈禧為敷衍輿論而採取權宜之計的策略暴露無遺。因為,從九月二十五日,王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進萬壽貢物,拉開了慈禧六旬慶典的序幕。從十月初一起,內外臣工&ot;穿蟒袍補褂一月&ot;,隆重的祝壽活動正式開始了。自此,宮裡日日有隆重的慶祝活動,直到十月十七日六旬慶典才告結束。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六旬慶典的高潮。這天,寧壽門外至皇極門外設慈禧皇太后儀駕。辰刻,慈禧御禮服,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神武門、進北上門,至壽皇殿列聖前拈香行禮。又至承乾宮、毓慶宮、乾清宮東暖閣、天穹寶殿、欽安殿、鬥壇等處拈香行禮畢,還樂壽堂。巳初,慈禧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出養性門,升皇極殿寶座。禮部堂官引光緒帝於寧壽門中門入,詣慈禧前跪進表文,宮殿《點石齋畫報》之&ot;太后聖壽&ot;監侍一員跪接表文,安於寶座東旁黃案上。光緒帝步行至寧壽門檻外拜褥上立,率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禮。禮畢,還宮。隨後,接受皇后、瑾妃、珍妃、榮壽固倫公主、福晉等參拜。禮畢,慈禧還樂壽堂,升寶座,光緒帝詣慈禧前跪遞如意畢,皇后率瑾妃、珍妃等詣慈禧前跪如意畢。慈禧由樂壽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頂轎至閱是樓院內降輿,光緒帝率皇后、瑾妃、珍妃跪接、進膳、進果桌、看戲。戲畢,光緒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