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第1/2 頁)
一件事情是慈禧對於皇位繼承人的安排依然以自己可以垂簾聽政為前提。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光緒帝的病情進入垂危階段,慈禧開始考慮皇位繼承人問題。在光緒帝病情日漸加重期間,慈禧對於皇位繼承人的設計與安排,還能體現出她要繼續垂簾聽政的跡象。
《慈禧外紀》記載了十九日儀鸞殿御前會議的情況,由此我們不難觀察到慈禧決定的真實目的。
會議開始後,慈禧&ot;說話仍如往日,聲音宏亮堅厲,其堅強不改常度,見者皆驚!有人述當日會議,全由太后一人主持。與議者慶親王(奕劻)、醇親王(載灃)、軍機大臣袁世凱、張之洞、鹿傳霖、世續等。太后曰:現在時候到了!須照皇帝即位時之上諭,為同治皇帝立嗣。我的主意已定,但想跟你們商量,看你們的意思同否?慶王等主張立溥倫或恭王(溥偉),言溥倫尤合,以其道光皇帝長支傳下也。醇王似同意此議。其餘諸人則主張立醇王之子(溥儀)。太后聞諸人議後,發言曰:以前我將榮祿之女說與醇王為福晉,即定意所生長子立為嗣君,以為榮祿一生忠誠之報。今既立醇王之子為嗣君,即封醇王為監國攝政王。此時乃下午三記鍾,逾兩鍾,此幼主遂入宮,醇王送之&ot;。
從以上慈禧決定皇位繼承人的過程來看,我們發現以下兩個問題:
1?慈禧十分重視皇位繼承人血緣
溥儀是醇親王奕的孫子。醇親王奕共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夭折,兩個過繼給旁支,載湉做了皇帝,身邊只剩下五子載灃,他是第二側福晉劉佳氏的兒子,醇親王奕死後,載灃襲承醇親王位。載灃的福晉蘇完瓜爾佳氏是慈禧精心安排的,她是榮祿的女兒,由於受到慈禧的喜愛,遂被慈禧收在宮中為養女,她就是溥儀的母親。所以,慈禧在安排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十分注重愛新覺羅與葉赫那拉家族之間的關係,從這一目的出發,醇親王奕的後代裡出現了兩位大清皇帝。
2?決定方式與三十四年前如出一轍
儀鸞殿御前會議上,雖然慶親王提出了對皇嗣人選的意見,但慈禧再一次主導了皇位繼承人選,她不容質疑地決定&ot;立醇王之子為嗣君&ot;,不足三歲的溥儀(出生於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繼承皇位。這一幕與同治十三年同治帝死後,慈禧在西暖閣御前會議上決定皇嗣時的情形幾乎相同,當時也是同樣堅定不移的口吻,&ot;文宗無次子,今遭此變,若承嗣年長者實不願,須幼者乃可教育,現在一語即定,永無更移。我二人(慈禧與慈安)同一心,汝等敬聽&ot;。(《翁同龢日記》)從不足四十歲到七十四歲,三十四年的歲月消磨,似乎從來沒有磨蝕她對權力追求的執著渴望,那種確立皇嗣繼承人的堅定方式,沒有任何改變。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清楚地發現,慈禧在死前不足二十個小時的時間裡,沒有任何身體不支或精神不足的跡象。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慈禧暴亡?
二
探尋慈禧真正死因的重要資料,是保留至今的慈禧脈案。在這份資料中,我們發現光緒三十年以後,古稀之年的慈禧,小病不斷,主要為喘咳、腹瀉、腸胃不和等病症。御醫們常用&ot;益氣理脾之法調理&ot;,雖然沒有顯效,但這些病對於慈禧的生活起居以及處理朝中事務來說,並未有太多的影響。然而,光緒三十四年六月以後,她的病勢有略略加重的趨勢。據是月初六日御醫陳秉鈞的診病記錄:
第105節:慈禧大葬(2)
【加入收藏】 【發表評論】 【文學論壇】 【大 中 小】
&ot;皇太后寸關漓象漸起,細而帶弦,右部關上尚見滑弦,仍欠沖和之氣。大致厥陰為起病之源,脾胃為受病之所。嘈雜見減,飽暖頻仍,寤寐尚和,胸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