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是 非(第2/2 頁)
上去。可有時候力道不濟,又亦或是沒有瞄準,就沒能夠準確地落在瓦屋頂上,於是就亡羊補牢地來了一個補充:“甩上天”。
十年以前的老詞“甩上天,三百三;甩上樓,三百六!”,被與時俱進的冉劁匠分別改成了“六百三”和“六百六”了。
其原因是早些年三姓寨人養的都是當地的老品種黑豬,喂的都是田間地頭打來的豬草,長不大。
那時人都吃不飽,是斷然捨不得給豬吃精飼料的,只有在入冬以後,過年前一兩個月才會摻點麩子皮、米糠、玉米、紅薯、土豆之類的到豬草裡,養點膘,過年好殺肥豬。
所以,誰家的一頭豬能養到三百多斤也就算是大肥豬了,再喂下去,豬也不怎麼長了。
因此,三百三也好,三百六也好,都是大肥豬。
可後來不一樣了。
浜子裡家家戶戶養的全是畜牧局新引進的什麼長白條、約克夏、杜洛克、皮特蘭等等之類的體格高大的洋豬。
這些豬被割了尾巴,打了疫苗,而且每天吃的都是配方飼料和苞谷土豆這些精料,難得沾上點素的,一個個膘肥體壯油光水滑的,長得飛快,還長得很大。
因此,冉劁匠這詞兒也就改成六百三、六百六了。
冉劁匠這天一上午就劁了三頭牙豬,十隻公雞,外加五隻臊鬍子羊,生意還不錯。
所以平時話語不多的他,就在給下屋場曹家伯孃家劁那頭牙豬崽子時多說了幾句話。
“今年怎麼只餵了這一大一小兩頭豬?”
他也不嫌腥臊,把那劁豬用的寒鐵刀片叼在嘴裡,用腳踩住地上“嗷嗷”只叫喚的小豬仔的腦袋,偏著頭問曹家伯孃和堂伯。
“聽說你家不是每年都要喂四頭豬的嗎?”
“沒有啊!”曹家伯孃一邊幫著按住小豬一邊說:“誰說的?這幾年都只餵了兩頭啊!喂多了也照看不過來。”
“那王金蓮又給我扯謊了。”
原來,冉劁匠去張家埡子張家文家劁豬時,張家文的老婆王家蓮和他聊天時問他生意咋樣。
冉劁匠說生意不行。
前兩年發過豬瘟後,這兩年養豬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王金蓮便好心好意地對他說:“下浜下屋場的楊忠誠家這十幾年來每年都要喂四五條豬,你去他們家看看,應該至少有兩三條牙豬崽子需要劁!”
冉劁匠就多問了一句,說他們家每年喂這麼多豬幹嘛?準備燻了臘肉再去賣嗎?
王金蓮就說:“哪裡是賣呀!都是為他兒子李精誠娶媳婦兒準備的。十幾年了,年年準備。可是說來也怪,他們家城娃子長得那麼俊,竟然也說不到一個媳婦兒!”
張家文說:“驢屎蛋子外面光。”
說罷夫妻倆還哈哈大笑。
冉劁匠本來不是一個搬弄是非的人,卻無意間把這些話一五一十地講給曹家伯孃兩口子聽了。
曹家伯孃聽完這些話臉色大變,開口就罵道:“烏鴉笑豬黑!他們老大的比我們家城娃子還要大好幾歲,難道說到媳婦了不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