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切都是因為一窯磚(第2/2 頁)
先準備不充分,砍來的窯柴,都是一些木質鬆軟的“小枝枝柴”,沒有一根兒像樣的硬雜木,不但不經燒,火力也不夠,塞滿了窯灶也沒有燒成預期的效果。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蓋房子是楊忠誠的人生大事,而手藝則是羅永福吃飯的看家本領,兩人各不相讓,爭吵已經到了快動手的程度,但雙方都很好地管理住了各自的情緒而沒有上升為鬥毆。
因為那段時間正在嚴打,打架鬥毆的成本實在是太高,所以過去浜子裡靠挖钁斧頭解決的問題,都改為了協調。
下浜的小隊長說他管不著,官坪大隊部說他倆閒得蛋疼,他們又一路吵鬧到了三姓寨派出所。
但派出所說對於燒窯這種事情,沒有具體標準,也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充其量也只是一種民間契約糾紛,他們根本沒有辦法說清楚。說這種民事糾紛問題,按理說應該由法庭來管。
可那時候三姓寨還沒有法庭,要打官司需要去隔壁一個鄉的法庭或者縣法院。
而且聽說打官司的話需要寫訴狀,還要開庭審判,一審二審終審,前後不折騰個幾個月,怕是解決不了。
可他倆一個農民,一個磚瓦匠,這麼長的時間,誰能夠耽擱得起?
再說,還需要去縣城來回好幾趟的車馬費、住宿費、生活費以及打官司的訴訟費。
所以,派出所的民警同志讓他們考慮清楚,建議他們最好是友好協商解決也就是私了。
至於私了的結果,元忠誠與羅有福誰也沒有公佈於眾。
但這本來很要好的兩家人,自打房子蓋好後,再沒有來往過,甚至連話都不說。
十幾年來,雙方走路時都繞開對方的家走。
好在兩家一個住在高山之巔的白柳樹埡,一個住在低山陰峪河大峽谷河邊下浜的下屋場,本身見面的機會都不多。
羅永福的聲譽也沒有受到這一次燒磚沒燒過心的影響,他依然三鄉五村地包攬燒磚的活兒。
就這樣,羅永福過了好多年忙碌但卻殷實的日子。
當磚瓦需求量越來越大時,各村都建起了磚瓦廠。
再後來,三姓寨鄉政府也辦了一個磚瓦廠,屬於集體所有制的鄉鎮企業,他們有資金,就引進了制磚機,建起了現代化的燒磚爐。
這些用煤炭燒出來的紅磚相比以前的青磚來講,強度相當,破損率低,價格也合理,省時省力還省錢,於是便沒有人再費勁巴力地自己挖窯燒磚蓋房了。
一轉眼就把所有的農村小磚窯全部幹倒閉了。
羅永福突然之間就沒有了生意,又不願意接受鄉磚瓦廠的聘請,一時間便沒有了財路。
這讓他很著急,因為他還有一個遠在他鄉的女兒和年老的父母需要供養,沒有經濟來源可不行。
他把跟隨了自己多年的祖傳下來的磚盒子、瓦筒、瓦衣、鋼絲弓以及轉動平臺等一大堆磚瓦工具收拾乾淨,用麻布仔細包裹起來放到了閣樓之上。
俗話說,一技在手,養家餬口。
羅有福喊天也沒有想到,這祖傳下來的、延續了幾百年的看家本領,到他這一代竟然要失傳了。
而讓技藝失傳、讓他失業的竟然是一大堆鐵疙瘩組裝出來的機器。
一切來的都是那麼突然,悄然而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