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巫山之行(第1/2 頁)
再說羅曼柔。
派出所韓東平所長幫她們租用的這輛車是一輛老式的北京吉普切諾基。
這輛產自於上世紀90年代的四驅越野車,在剛推向市場時可謂是風靡一時。
可十多年過去了,這輛車早就風燭殘年,原有的零件基本上都已損耗,渾身上下、裡裡外外都被改裝過了。
三姓寨至巫山有兩條路。
一條是穿越神農架再取道去巫山。
而另一條路線則是要途經上庸縣柳林鄉、竹溪縣的向壩鄉、陝西鎮平縣、重慶巫溪大寧河、靈巫洞,經過巫溪縣城再行上百公里,方可抵達巫山縣城。
羅曼柔爺爺的老家還在距巫山縣城六十多公里以外的大昌古鎮,一個名叫燈盞窩的地方;她母親李月英的老家也就是羅曼柔嘎公嘎婆的家同在大昌古鎮,名叫西包嶺。
司機姓趙,三十多歲,身材高大,粗壯魁梧,祖上也是重慶的,在重慶巫溪。由於多年來,經常陪他父兄回老家省親,所以這一條路他駕輕就熟。
趙師傅言語不多,看似兇悍卻待人和善,沿途對這一家初次驅車出遠門的人照顧入微,彬彬有禮,尤其是對羅曼柔的爺爺奶奶這兩個高齡老人,一看就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羅有福和李月英對這個趙師傅似乎很熟悉,對他很客氣,與他說話竟然還帶著敬語。
沿途全都是狹窄的山區沙子路。一會兒要上山,一會兒又要下山,忽上忽下;彎道還特別多,忽左忽右的,所以車速就不是那麼快了,勻速三四十公里,力求穩健安全地到達。
沿途經過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羅老爺子遙遠的回憶,尤其是經過大寧廠的時候,他非要去當年的鹽場看一看。
趙師傅二話不說就把車子準確無誤地開到了那裡。
眼前的景象卻讓羅老爺子大失所望。
早年間,他才二十多歲時,曾經在這裡背過幾次鹽。
那時的大寧廠“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處處都是南來北往的客商、驢車以及騾馬,街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而大寧河裡也帆船雲集,穿梭往來,夜明如晝。
大寧河對岸,當年商賈林立的七里半街,現如今早已人去樓空,四處都是斷壁殘垣,滿目瘡痍。
吊橋對岸吳王廟,已然沒有了蹤影;而氣勢恢宏、香火鼎盛的龍王廟則搖搖欲墜……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塌方,四處都是斷瓦殘椽。
羅老爺子唏噓不已,說早知道這裡變成了這個模樣,還不如不來哩。
羅曼柔說爺爺您要面對現實。
時代變遷,很多當年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地方比如說過去的軍事要塞現在都已經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了,自然而然就會慢慢被遺棄。
羅老爺子不同意這個看法。
他認為這一眼鹽泉歷史悠久,幾乎與堯舜禹時代同步,而且在歷史的長河中,為許多窮苦的人們提供了生活必需品——鹽,是救過無數人的命的,而且也為無數人提供過掙錢、活命和養家的機會。
“所以,不應該讓它就這樣腐爛消失,那樣的話就太可惜了”羅老爺子雖久居山野,卻也憂國憂民。
從大寧河沿河而下,兩個多小時以後,當車子駛入大昌境界時,羅老爺子又不鎮定了。
遠遠望去,小鎮依山傍水,綠蔭掩映,青牆黛瓦,還是當年那麼古樸,那麼別緻。
城門外,是幽深碧淨、清澈明麗的大寧河。
古城牆猶在,朝陽門、永豐門、通濟門竟然也還儲存完好,尤其是南門通濟門口那棵黃角樹,當年還只是一棵小樹秧,而今早已長在了南門的城牆裡,虯根盤旋,枝葉茂盛,根鬚扎入城牆,成了“牆中樹”。
想當年,這裡是大寧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