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從湖北天門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功能材料專家張聯盟(第2/4 頁)
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這為他日後從事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院士求學之路
1975年—1978年,張聯盟就讀於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現武漢工業大學)玻璃鋼專業,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3年—1986年,張聯盟就讀於武漢工業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93年—1996年,張聯盟就讀於日本東北大學材料物性學專業,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張聯盟院士不同階段的求學經歷,為他後來成為院士奠定了堅實基礎。
張聯盟在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的本科學習,讓他接觸到了材料科學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他的科研之路開啟了大門。
玻璃鋼專業的學習培養了他對材料製備、效能研究等方面的初步認識,使他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操作和分析方法,這是他後續深入研究的根基。
這段經歷不僅構建了他的知識體系,也培養了他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材料領域的濃厚興趣。
張聯盟從玻璃鋼專業轉向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攻讀碩士,拓寬了他的研究視野。
在這個階段,他能夠更深入地研究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效能調控等方面的知識,進一步提升了他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
透過參與科研專案和撰寫碩士論文,他鍛鍊了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了如何從複雜的材料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並進行驗證,這為他未來開展創新性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張聯盟在日本東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是張聯盟院士學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日本在材料科學領域具有先進的研究水平和豐富的研究資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他接觸到了國際前沿的研究理念、技術和方法,拓寬了國際視野。
材料物性學專業的學習,使他對材料的本質特性和物理機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有助於他從更高層次上思考和解決材料科學中的關鍵問題。
同時,在國外的學習經歷也培養了他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些能力在他日後的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在日本的學習期間,他可能還受到了嚴謹的學術氛圍和創新思維的薰陶,進一步激發了他的科研熱情和創造力,為他成為院士積累了強大的學術實力。
院士從業之路
1978年—1983年,張聯盟擔任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新材料系講師。
1986年—1988年,張聯盟擔任武漢工業大學矽酸鹽工程系粉體教研室主任。
1988年—1995年,張聯盟擔任武漢工業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研究室主任。
1995年—1996年,張聯盟擔任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平井敏雄研究室助手。
1997年—1997年,張聯盟擔任武漢工業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研究室主任。
1997年4月—1998年,張聯盟擔任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1999年4月—2000年5月,張聯盟擔任武漢工業大學校長助理,兼武漢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1999年5月—2000年1月,張聯盟擔任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文部省A類客座教授。
2000年5月—2015年7月,張聯盟擔任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
2017年11月,張聯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9年6月,張聯盟當選為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從業之路解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