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1986年,赫伯特出版了《沙丘》系列的第六部作品《沙丘聖殿》(插pterhoe dune),這是他創作的最後一部&ldo;沙丘系列&rdo;小說。1986年2月11日,由於身患胰腺癌,赫伯特病逝於威斯康星州的麥迪遜市,終年65歲。
赫伯特去世後,留下了大量的手稿資料,內容包括情節上發生於《沙丘》之前的&ldo;沙丘宇宙&rdo;的歷史,以及他計劃創作的《沙丘》續集的大綱。在隨後的日子裡,赫伯特的兒子布萊恩&iddot;赫伯特和另一位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凱文&iddot;j&iddot;安德森利用這些資料,共同創作了一系列&ldo;沙丘前傳&rdo;小說,並且還準備創作情節上與《沙丘聖殿》有繼承關係的後續作品,即《沙丘獵人》和《沙丘沙蟲》,這兩本書將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出版。
透過科幻小說,弗蘭克&iddot;赫伯特試圖探討諸如哲學、宗教、心理學、政治學和生態學等方面的複雜問題。赫伯特小說最大的特色是對人類生存和進化問題的深入思考。弗蘭克&iddot;赫伯特有一群幾乎狂熱的讀者,他們閱讀赫伯特寫過的所有小說和非小說類文章,並將赫伯特奉為精神領袖。正因為受到一部分愛好者如痴如狂的崇拜,赫伯特也時常被人指責說他試圖透過小說製造宗教狂熱。
赫伯特小說中涉及到的關鍵主題有:
&iddot; 對領導權的關注。他深入探究了人類容易盲目跟隨擁有超凡人格魅力的領袖的傾向,並且鑽研了官僚組織和政府機構的各種優缺點。
&iddot; 赫伯特是第一個普及&ldo;生態學&rdo;和&ldo;系統思想&rdo;這兩個概念的科幻作家,他強調人類的思維必須有系統性和預見性。
&iddot; 宗教、政治和權力的關係。
&iddot; 人類的生存和進化。
&iddot; 人類的潛能和人性的諸種可能的表現。
&iddot; 理性與瘋狂的本質。
&iddot; 能夠改變人的意識的化學物質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後果。
&iddot; 語言怎樣影響人們的思考方式。
&iddot; 社會生態學,我們的本能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社會。
&iddot; 學習、教育和思考。
但是,赫伯特也相當謹慎,他從不在書中向他的讀者提供他所探討的問題的固定答案。
在科幻小說發展史上,《沙丘》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其影響主要表現在:
&iddot; 就像羅伯特&iddot;海因萊因的《異星異客》一樣,赫伯特的《沙丘》將更多的文學元素注入了科幻小說之中。在《沙丘》之前,科幻小說想要成功,就必須具備精彩的技術構思,人物和情節往往都被忽視了。
&iddot; 《沙丘》是所謂&ldo;軟科幻&rdo;的傑出代表。在赫伯特的&ldo;沙丘宇宙&rdo;中,他故意抑制了技術描寫,以便能著重探討人性,並思索人類和人類制度的變遷方式。
&iddot; 《沙丘》是第一部&ldo;生態學科幻小說&rdo;。赫伯特是科學觀唸的偉大普及者,他的很多讀者都認為是赫伯特引導他們瞭解了哲學和心理學。透過《沙丘》,赫伯特使得&ldo;生態學&rdo;這個科學名詞為大眾所熟識。在《沙丘》廣受歡迎之後,赫伯特開始在許多大學中舉行講座,向學生們解釋沙丘居民和我們人類在所面臨的環境問題方面的相似性。
&iddot; 最後,《沙丘》構建出了一個宏大的史詩般的世界。《圖書館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