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第1/2 頁)
她沒有參與朝政,卻能感覺到攝政王一點點的放權,讓皇帝能穩得住。一些大事,都讓皇帝在前面處理,有助於皇帝增加威信。這樣的攝政王,多麼好,默默地做了那麼多,卻還被人認為他謀反。
蔣嫻反抗太后,直接對上,哪怕蔣首輔跟太后說過一些話,她都不可能站在太后那邊。她沒進宮之前是蔣家的人,是蔣首輔的女兒,可是入宮後,她是皇后,不可能只想著蔣家。
她有夫君,未來還有孩子,自然得顧慮她的這個家,而不是蔣家。蔣家當她是棋子,她不能當自己是棋子,而是得把自己當皇帝的妻子。
令蔣嫻沒想到的一點是貴妃沒有跟她做對,沒想著做皇后,貴妃表現得很明顯,甚至還跟她交好。後來,貴妃的母族為她討了一份聖旨,貴妃所生之子不封太子,不登帝位。
哪裡有後宮的女人要這樣的聖旨,更沒有妃嬪的父親要這樣的聖旨,而貴妃江芷的父親要了,貴妃還非常高興,沒有半分不樂意。
慢慢地,皇后跟皇帝說一些蔣家的事情,說她不可能站在蔣家那邊,會成為一名好皇后,好妻子。再後來,她明白貴妃不僅僅是貴妃,貴妃還像是皇帝的下屬,要是她這個皇后沒有做好,貴妃就會管理後宮,當然,貴妃所生的孩子依舊不會成為太子,不會成為皇帝。
皇后想貴妃是一個奇女子,一個女子,沒有想著丈夫的寵愛,沒想著跟其他女子爭奪,明明貴妃看上去大大咧咧的,貴妃還會武。然而,貴妃也有心思細膩的時候,貴妃的態度很明確,貴妃不掌管六宮,兒子也不參與那些爭鬥。
蔣嫻沒有那個魄力,她已經失去母族,母族不可能再幫襯她,她坐在皇后的位置上,必須想著兒子成為太子。要是她的兒子沒有成為太子,日後,就算她成為太后,她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哪裡去。
還有一點,蔣嫻以前就想著嫁給皇帝,想著生一個優秀的兒子。如今,她既然當了皇后,自然會想。
皇后是後宮之主,本就處於浪尖,她不鬥,別人也會盯著她。要是皇帝不重視她這個皇帝,要是她站在蔣家那邊,她迎來的只有被廢,她不站在蔣家那邊,不是怕被廢,而是蔣家不忠。
等蔣嫻懷孕,皇帝把要立她的孩子為太子的想法跟她說了,還說了蔣家的事情,一次,兩次她知道,皇帝是在乎她的,否則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問,那是朝政啊,後宮不得干政,皇帝沒有必要跟她說這些。
她沒有因此不高興,沒有覺得皇上不應該試探她。皇上統治天下,整天都有那麼多麻煩事情,還得跟朝臣鬥智鬥勇,思考的自然得多,何況她是蔣首輔的女兒。
其實皇帝可以不相信她的,畢竟她這樣的,可以假裝站在皇上這邊,讓皇上信任她,再跟蔣家說那些事情,那樣,她就是站在蔣家那邊。
可是皇上沒有多懷疑她,要是對她沒有一點信任,就不可能讓她懷孕。
皇后知道後宮其他妃嬪的女子沒有這麼好過,有的妃嬪侍寢後就得服用避子湯,貴妃是這樣,淑妃也是這樣。卻沒有讓她喝避子湯,這本身就是對她這個皇后的尊重,皇上對她如此好,要她再有那些想法,實在是要不得。
貴妃跟她親近,也是有皇上的意思在其中,否則她一個不得太后認可的皇后,不得孃家重視的女兒,又怎麼可能穩住皇后的位置。
她懷孕了,皇帝讓貴妃協理六宮,那也是為了讓她好生安胎。
當母親跟她說要小心貴妃,她沒有當真,孃家的人早已經不可信,她得相信皇上。貴妃的孩子又不能成為太子,不能成為皇帝,貴妃又是皇帝的人,蔣嫻不怕,要真是出事了,就當買一個教訓。
事實證明,孃家確實不可信,她帶進宮的人出了問題,好在發現得及時,否則等以後再後悔都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