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1/2 頁)
殷勤寄取相思句,擬作紅絲入洞房。
明晃晃的調戲之言。
這王嬌鸞極有才情,心高氣傲,便回了八句詩,卻是婉拒。
但這周廷章雖然貪花好色,卻也是個有文采的,看了回信,心中愈發想要得到這樣的才女。
便又寫了四句,滿紙調戲之語。那侍女不耐做這中間人,周廷章便取了早就準備好的金簪收買了這侍女,侍女貪財,便拿著詩回去了。
王嬌鸞看了詩,十分不悅。
可這回詩,有一便有二,有二便有三,這王嬌鸞也被周廷章的好皮相蒙了眼,雖被調戲,但這周廷章也是有才之士,王嬌鸞心中也有些意動,否則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回信。
如此過了一個月,端陽節後,王嬌鸞繼母周氏之嫡姐,因寡居而被接到王家陪伴王嬌鸞,她偶然發現周廷章寫給王嬌鸞的詩,問清楚之後,便道周廷章是江南秀士,門戶相當,勸王嬌鸞令其上門提親,結為良緣。
王嬌鸞此時已經情動,被曹姨這一說,便寫了信給周廷章,周廷章得了詩,便請父親周司教,請託趙學究往王千戶家裡求娶。
王嬌鸞之父雖然看重周廷章的才貌,但王嬌鸞不僅僅是他愛女,還因為王嬌鸞精通文墨,而他已經年老,衛所之中的文書筆札,全都靠著王嬌鸞相幫,他離不得嬌鸞,更不忍將之遠嫁他鄉,因此遲疑了許久。
而周廷章這邊,久久沒有得到回應,便當婚事被拒,又寫了私信並詩稿訴衷腸,王嬌鸞也是個當斷則斷之人,勸周廷章死心,還道願意做幹兄妹,來世再了寸心。
哪知周廷章看了信,卻又生一計。
王千戶之妻周氏與周廷章同姓,周廷章便想著認其為姑,便可成通家之好,也有利於他接近王嬌鸞。
認親之後,王千戶收拾書室,接了周廷章到府裡讀書,卻也曉得內外有別,將內宅後門上鎖,不許婦女入花園。
如此一來,周廷章住到王家,反倒與王嬌鸞來往不便了。
王嬌鸞被撩動春心,相思成疾,周廷章便騙王千戶,道他長於江南,曾通醫理,以此為由入了王嬌鸞的閨房,又以退為進,說王嬌鸞既然要養病,他就先歸家,王千戶只是一介武夫,不知周廷章的心眼比篩子還多,只當兩人已經成了兄妹,無需避嫌。
如此一來,竟大開方便之門,引狼入室。
王嬌鸞雖然情動,可也沒有失了理智,周廷章想與她親近,王嬌鸞不願意苟合,二人便在曹姨的見證下,寫了婚書,一共四紙,一紙焚於天地,告鬼神,一紙留在曹姨手中,做媒證。剩下兩紙,二人各執一紙,為他日合巹之驗。
當晚,二人便成了好事,如膠似漆。
如此過了半年,周司教任滿,升了峨眉縣尹,周廷章捨不得王嬌鸞,不肯同行,稱病留在南陽讀書,周司教縱容溺愛兒子,無有不從,便自己先走,周廷章又留了半年,一日閱邸報時,見其父因在峨眉水土不服,告病回鄉。
周廷章擔憂其父,憂形於色,被王嬌鸞看出端倪,而後勸他歸家。
走之前,周廷章還承諾會回來娶王嬌鸞,賭咒發誓。
哪知周廷章一去不返。
原來周父正在與魏同知家裡議親,正要接兒子回來行聘完婚,起初周廷章還想著王嬌鸞才貌無雙不願意,後來見得魏氏女美色無雙,魏同知家裡有十萬之富,嫁妝更是不菲。周廷章貪財好色,立時忘了對王嬌鸞的誓言,半年後娶了魏氏,夫妻恩愛,哪裡還想得起王嬌鸞為何人?
王嬌鸞等了一年,想了一年,寫了信去吳江,卻了無音訊。
後來又寫了第二封,第三封,皆無音信。
王嬌鸞年歲漸長,父母欲為擇配,王嬌鸞卻不肯,情願常伴青燈,曹姨勸王嬌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