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頁)
只是一片白色的虛空,是“無”。但我們要讓這白色的虛空生長出物象與故事——這些物象與故事實際上是生長在我們無邊的心野上。
我們可以對造物主說:你寫你的文章,我寫我的文章。
空虛、無,就像一堵白牆——一堵高不見頂、長不見邊的白牆。我們把無窮無盡、精彩絕倫、不可思議的心象,塗抹到了這堵永不會剝落、倒塌的白牆上。現如今,這堵白牆上已經斑斕多彩,美不勝收,上面有天堂與地獄的景象……這個世界已變成人類精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這個世界不是歸納出來的,而是猜想演繹的結果。它是新的神話,也可能是預言。在這裡,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一切可能性以形態。這個世界的惟一缺憾就是它與我們的物質世界無法交匯,而只能進入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的雙足無法踏入,但我們的靈魂卻可完全融入其間。它無法被驗證,但我們卻又堅信不疑。
無中生有就是編織,就是撒謊。
勞倫斯反覆說:“藝術家是個說謊的該死傢伙,但是他的藝術,如果確是藝術,會把他那個時代的真相告訴你。”而這一思想的最富個性的表述是由納博科夫完成的:“一個孩子從尼安德特峽谷裡跑出來大叫‘狼來了’,而背後果然跟一隻大灰狼——這不成其為文學;孩子大叫‘狼來了’而背後並沒有狼——這才是文學。那個可憐的小傢伙因為撒謊次數太多,最後真的被狼吃掉了純屬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這一點:在叢生的野草中的狼和誇張的故事中的狼之間有一個五光十色的過濾片,一副稜鏡,這就是文學的藝術手段。……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藝術的魔力在於孩子有意捏造出來的那隻狼身上,也就是他對狼的幻覺;於是他的惡作劇就構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他終於被狼吃了,從此,坐在篝火旁邊講這個故事,就帶上了一層警世危言的色彩。但那個孩子是小魔法師,是發明家。”
寫作者應該是那個放羊的孩子。
故弄玄虛。
要體會這個成語,可以回味一下兩個早被談得起了老繭的作家:博爾赫斯和卡爾維諾。
博爾赫斯的視角永遠是出人預料的。他一生中,從未選擇過大眾的視角。當人們人頭攢動地擠向一處,去共視同一景觀時,他總是閃在一個冷僻的、無人問津的角度,用那雙視力單薄的眼睛去凝視另樣的景觀。他去看別人不看的、看出別人看不出的。他總有他自己的一套——一套觀察方式、一套理念、一套詞彙、一套主題……
這個後來雙目失明的老者,他坐在那把椅子上所進行的是玄想。
他對一切都進行玄想——玄想的結果是一切都不再是我們這些俗人眼中的物象。
我同意這種說法,博爾赫斯的作品是寫給成年人的童話。而另一個寫成年童話的作家卡爾維諾更值得我們去注意。他每寫一部作品,幾乎都要處心積慮地搞些名堂,這些名堂完全出乎人的預料,並且意味深長。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一位作家像他那樣一生不知疲倦地搞出一些人們聞所未聞、想所未想的名堂。他把我們帶入一個似乎莫須有的世界。這個世界十分怪異,以至於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我們總會有一種疑問:在我們通常所見的狀態背後,究竟還有沒有一個隱秘的世界?這個世界另有邏輯,另有一套運動方式,另有自己的語言?
“世界正在變成石頭。”卡爾維諾說,世界正在“石頭化”。我們不能將石頭化的世界搬進我們的作品。我們無力搬動。文學家不是比力氣,而是比瀟灑,比智慧。面對博爾赫斯與卡爾維諾的玄想——故弄玄虛,我們是否應該得到一些啟發:中國文學應該如何啟動自己關注一些玄虛的問題——形而上的問題的功能?
坐井觀天。
我們假設,這個坐井者是個智者,他將會看到什麼?坐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