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香港電影演義讀後感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虹卡對決網壇之資料天王王者:扮演女英雄,我成全民女神領主:開局召喚齊天大聖孫悟空女裝一萬次,我不乾淨了!生存遊戲:開局給個王寶釧別人公路求生,我開局招募大兵擁有魔王基因的我,真沒想吃軟飯網遊三國佔山為王nba歷史最強球員網遊:開局成為邪龍之子全民副本,我能自選獎勵遊戲降臨:從單機開始逐步成神人在荒野,櫻花亂殺開局弓箭手,滿天箭雨瞭解一下競彩足球的進行時網遊之統一全球王者:定榜雙區第一,我火爆全網NBA:開局融合鯊魚文班亞馬籃球:在NBA修仙的日子

應付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電檢,一直遵命修改和搞雙版本)。不能指望環境改變,那就改變自己,這種做法當然有利有弊,但香港影人為了生存所作的努力仍值得讚賞。

只是,香港影人儘管早已“北望神州”,但顯然仍未摸透內地狀況,在創作、合作方面仍有諸多問題(中國星由積極進軍內地到退守本土市場,再至如今暫緩製片,就是例證)。當然,除了北上內地,守住本港(代表人物為杜琪峰,近期又湧現出新銳葉念琛)、瞄準泛亞洲(之前有陳可辛、現有彭氏兄弟),亦是港片謀求光復的重要陣地。

三十年如一夢,港片從“黃金時代”一下過渡到“冰河時代”,可謂興衰轉瞬,幾度夕陽,不由人不喟嘆。究竟港片能否“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欲知後事如何,還須拭目以待……

戰國2010 香港影壇群英傳(1)

時至2010,偌大一個香港電影業早已由盛而衰,不僅電影產量票房連創歷史新低,從業人員也面臨年齡老化、青黃不接之憂。既然行業縮水、利潤微薄,香江早已不見氣吞天象的大寡頭爭霸,電影公司之間亦不復當年那樣競爭激烈。但話又說回來,香港這麼小,市場就這麼大,香港電影行內的那幾家那幾位,低頭不見抬頭見,見面哈哈背後算計也屬情理之中。須知商場如戰場,生意如政治,香港電影再不濟,戲說些群雄並起、各懷異志、苦心經營的傳奇演義卻非難事。

只是,如果將今日之香港各電影公司比作戰國諸侯,那麼他們最怕的便是內地的“天子令”了,箇中因由,影迷自知。

閒言少敘,書歸正傳。

一、嘉禾失守雙雄爭鋒 中國星名存實亡

1998年,雄霸香江超過20年的嘉禾終於在一連串重挫下(亞洲金融危機,副總裁何冠昌逝世,成龍退出董事會,競投將軍澳被邵氏中國星等七家聯手擊敗),不得已收縮電影製作(10年後嘉禾被內地橙天收購)……誰來接替嘉禾,繼續扛香港電影這杆領軍大旗?成龍選擇了寰亞,1999年宣佈給予寰亞無限量支援,投資過億開拍《特警新人類》、《紫雨風暴》等大成本製作,意圖延續嘉禾的國際化路線,寰亞究竟走得如何,後文另說,暫且不提。單表對香港本土市場而言,真正接棒嘉禾撐起半邊天的其實是中國星。

中國星前身是向氏兄弟的永盛公司,早在嘉禾、新藝城、德寶三足鼎立的時代,“永盛”即奮力搏殺尋求生機。捱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戰國風雲”,隨著金公主、德寶的相繼衰落,永盛則憑藉多部巨星領銜的大製作(如《精裝追女仔》、《賭神》、《雷洛傳》、《逃學威龍》、《鹿鼎記》等)迅速崛起,成為香港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之一。延至90年代中期,港片市道疲軟,向華勝一度身患重病,正好暫退江湖,向華強則愈挫愈勇,與太太陳明英(現名陳嵐)先組“永盛娛樂”,後成立“中國星集團”。

“中國星”初期仍沿用永盛時王晶+劉德華的賣座組合,九七之後重新包裝賭片、江湖片及愛情喜劇,開拍《賭俠1999》、《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龍在江湖》、《黑馬王子》等片。1999年,向華強又將杜琪峰、韋家輝招致麾下,這二位創立的“銀河映像”亦併入“中國星”集團。翌年,杜韋合導的《孤男寡女》票房大賣,成為2000年港片賣座冠軍,向華強因此信心大增。

適逢衛視向“中國星”購片,並先付不菲訂金,向華強遂宣佈斥資10億港幣,3年拍100部電影,除“銀河映像”每年包辦數部(包括賀歲片)外,中國星又創辦“一百年”電影公司,邀請徐克、林嶺東、劉鎮偉、林超賢、梁柏堅多位名導演開戲。一時間,“中國星”連出*,《辣手回春》、《鍾無豔》、《瘦身男女》、《絕世好Bra》等作皆有不俗票房收益…

目錄
宦海龍騰29歲的情人節逃妃要改嫁霸寵之可愛丫頭疼入心長風狙擊弓小家碧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