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1(第2/2 頁)
青年也不知道自己的決定究竟是對是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如果白蘭真的有人格分裂症,那麼他首先就沒法透過精神狀態評估,執行官這一身份自然會成為空談。
青年握緊手裡的棉花糖,想了想,還是再次步入案發的高樓,他還有一個疑惑必須要解開。
年輕的監視官又一次走進江口藤一的家中,毫無疑問,這次自殺的公眾人物雖然在入住時間上各不相同,但顯然都是有組織的聚集在了一起,而江口是這層樓中最後搬進來的。
沢田綱吉又掃視了一圈屋內還沒拆封的傢俱,不禁對這群人迫不及待集體赴死的行為感到疑惑。
這次死亡的住戶中,最早的三年前就已居住在此,也就是說,這場“獻祭”至少已經謀劃了三年,既然已經等了那麼久,又為什麼會在湊齊了第十三個人後如此急不可耐的實施計劃?甚至不給江口布置家居、做做樣子的時間。
幕後之人分明是一個及富耐心的完美主義者,可收尾時卻透露著違和的倉促和草率。
是突然有了什麼變數嗎?
沢田綱吉又翻了翻江口的遺物,想要從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行李箱裡除了換洗衣物和一些生活用品外,還有一本看起來十分老舊的牛皮紙筆記本。
本子的扉頁上寫著那首著名的詩歌——《我沒有說話》,像是為了時刻警醒自己。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的時候,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的時候,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的時候,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的時候,
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
那時已經沒有人能為我說話了。】
這或許就是江口決定成為演說家的契機,但已經無從考證。
再往後翻,斷斷續續記錄著江口每次的演講主題和思路,以及許多尚未來得及踐行的計劃、尚未傳遞的思想;他將這幾年紮紮實實的一點一滴都記錄了下來。
起初,沢田綱吉看見了一個躊躇滿志、雄心勃勃的青年人,他知道自己的聲音微不足道,卻越挫越勇;只要能將那些想法傳遞出去,只要有一個人能聽見這些聲音,他便不虛此行。
觀點大膽、立題新穎,邏輯清晰,江口靠著伶牙俐齒,去啟蒙愚昧、去為民眾開路謀福。
他也曾迷茫挫敗,在名譽財富與本心良知之間左右搖擺;但最後還是選擇繼續腳踏實地的走下去,哪怕孤軍奮戰。
然而好景不長,江口很快便四處碰壁,被各方婉拒,他跑遍全國上下,卻再難找到一個開放的平臺,即使能登臺演講,他想發出的聲音也不被允許,他想談論的話題早已被明令禁止。
他的支持者都漸漸消散在茫茫人海中,不見蹤影。
江口的色相開始渾濁、犯罪指數慢慢攀升,在筆記本中記錄的演說內容也越來越少,熱情消磨,壯志不復。
他的權利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