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千里耳”(第2/3 頁)
顯得恢弘大齊,又與山川地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堪稱宮室營建的典範。
然而,這座皇宮為了彰顯帝王之威,延續了華夏宮殿的傳統佈局,即坐北朝南,俯瞰眾生。
可是,漢洲位於赤道以南,以這種坐北朝南的宮殿佈局,就會使得所有的宮室門窗朝著背陽的南側方向敞開,給人一種陰暗壓抑的感覺。
當初建造時,就有人覺得不妥,但考慮到歷朝歷代的皇家傳統,以及這座宮殿許多建築元素和佈局乃是太祖皇帝親自設計,便選擇了閉口不言,悶著頭將這座皇宮給修建完成了。
太祖、太宗兩任皇帝先後入住這座皇宮,儘管也都覺得這種佈局有一點彆扭,但這兩位也都不是什麼特別講究的人,捏著鼻子繼續住在這裡。
當然,太初宮的眾多宮室門窗採用了大量的透明玻璃,還是能確保室內光線充足,朝覲、禮儀、日常辦公,以及居住休憩時,倒是不虞室內昏暗,看不清東西。
及至泰平帝繼位,便生出了另建離宮的心思,準備打造一座更為敞亮的居所。
其實吧,皇宮的地理佈局在一千多年以前並無硬性規定,非要按照坐北朝南佈局建造。
那為什麼絕大多數宮室是坐北朝南多呢?
因為北位乃是皇帝尊位。
“周公返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王南鄉,三公北面東上。”
“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天子在北位,面朝南邊,臣子在南位,面朝北邊,南北位本來就是古代的君臣位。古代皇權一路加強,所以代表君臣位的南北向就會不斷鞏固。
西漢長安是坐西向東,但是到東漢起就變成了坐北朝南格局,而且之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樣的佈局了。
但後面朝代也是有例外的。
趙構重建大宋,建都臨安時,幾乎把整個皇宮都修到鳳凰山上去了--嗯,這個佈局應該是有防禦上的考慮(畢竟趙構也被金人幹怕了),就是坐南朝北的格局。
要知道,之前大宋開封城的皇宮佈局就是是坐北朝南的,到了趙構這會兒,就坐南朝北了,這要怎麼跟列祖列宗交代啊,畢竟北位是尊位啊!
南宋人自有辦法,他們搞了一套先兆玄學,“山勢自西北來,如龍翔鳳舞,掀騰而下,至鳳凰山上……其先兆於東都為山之時”。
瞧著了吧,不管皇宮朝向哪,其實都能找到話說的。
其後的蒙元大都,也是坐南朝北的的格局,不過人家考慮的是漕運系統和經濟的發展。
所以,宮殿的設定和朝向,和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外部環境以及政策目的有很強的關聯,所謂的禮俗文化只是其中一種影響。
像齊國這種對傳統封建禮俗文化並不是很看重的國家,自然要依據漢洲地理環境新建一座彰顯大國之韻的宮殿。
北位為尊?
呵,這個時代,當以實力為尊!
“孔院長,……哦,太子殿下!”一名科學院的高階院士匆匆闖進屋來,臉上帶著狂喜的神色,“龍源縣(今圖文巴市查爾頓鎮)那邊剛剛回信了!經過編碼翻譯,已經可以確認,我們兩邊各自傳送的資訊均準確無誤,一字不差。……千里耳專案成功了!”
“殿下!”孔鼎文聞言,也是喜出望外,轉頭看向太子齊惟垣,“我們科學院終於將傳說中的千里耳,在今天將它實現了!”
“哈哈哈……”齊惟垣大笑起來,今日來科學院就是為了見證這“千里耳”專案的試執行成功。
數十年來,從電磁學理論研究,到實物研製,終於將太祖皇帝曾提點的“千里傳音”給弄出來了。作為帝國的未來接班人,沒有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