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頁)
3靄嬪紜D杲�
七旬的湖南籍編審、著名圖書策劃家郭鍔權先生,如今仍在廣東經濟出版社擔負選題策劃工作。
湖南社會上盛行尊重人才的風氣,對於那些沒有才幹的人,哪怕身居高位,湖南人也會看不起。梁啟超曾經感嘆湖湘之地到處是人傑,老翁小孩都通曉政事。湖南人在社會上有了地位,如果不懂經世致用之道,是會被人恥笑的。
曾國藩與左宗棠之間有一段故事,流傳很廣,說的是兩個人互相攀比才幹。
曾國藩在京城做了侍郎之後,一年冬天回到湖南,在長沙盤桓幾天。昔日嶽麓書院的同學們自然要輪流做東,請他吃飯。一次宴請,在座的有左宗棠、郭嵩燾和江忠源等人。左宗棠是個屢試不中的書生,平日裡最怕別人點到自己的這個痛處,和曾國藩坐在一起,眼看著他只比自己大一歲,看上去木木訥訥,才華顯然不如自己,卻已經做了好幾年京官了,而自己年近四十還什麼都不是,心裡自然不是滋味。
恃才傲物是文人的通病,更是湖南人的脾氣。幾個湖南的讀書人聚在一起,飯桌上談到的自然是國家大事。這時候,左宗棠為了表現真才實學,話就多了。他博聞強記,議論時引經據典,觀點標新立異,又能自圓其說。他滔滔不絕地講話,成了聚會的中心人物,身為侍郎的曾國藩只有聽的份兒,心中不快。左宗棠一介布衣,湘陰的一個農家子弟,竟然喧賓奪主,狂放不羈,曾國藩有心把他調侃一番。他趁著酒興出對聯,把上聯唸了出來:
季子字季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意見輒相左。
此聯中嵌著“左季高”三個字,自然是挖苦左宗棠。
左宗棠一聽,窘得滿面通紅,心裡酸酸的。自尊心使他決定回敬曾國藩的冷嘲熱諷。他想:“老子不在官場,無求於你,管你侍郎不侍郎,怕你個屁!”他略一思索,念出更加刻薄的下聯:
藩臣當衛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你經濟有何曾?
此聯中嵌著“曾國藩”三字。曾國藩知道他是報復自己,但不便發作,便轉移話題搪塞過去了。
這件事發生的時候,曾國藩還是一介書生,沒有建立湘軍,自然也沒有打過仗。但他後來指揮湘軍與太平軍對陣,幾次被太平軍殺得跳水自盡,倒是真應了左宗棠的那副下聯。在困難的時候,他確實戰不能進,退不能守,好像左宗棠早就預測了他的前程。
。。
人才是湖南的第一品牌(2)
曾國藩與左宗棠不和,世人皆知。除了互相嘲諷,他們之間沒有私人恩怨,都是為了對國事意見不同而鬧矛盾。準確地說,他們之間沒有怨恨,彼此倒是有過一些恩情。曾國藩兵敗靖港時,湖南官場沒人理睬他,倒是左宗棠這個沒有官職的布衣去看望了他。後來當朝廷聽信讒言要將左宗棠抓住就地正法時,曾國藩向皇帝保奏,救了左宗棠一命。儘管如此,他們仍不免為了國事而爭執,以至於互不理睬。
但是,湖南人畢竟尊重人才,曾國藩和左宗棠在心裡還是互相佩服的。他們到了老年,嫌隙便已冰釋。他們和解的契機是曾國藩推薦給左宗棠的將領劉松山在西北戰死,左宗棠給曾國藩寫信,請他為劉松山在湘鄉的墓地寫一篇文意俱佳的文章。左宗棠說,劉松山本來就是曾國藩推薦給他的,他對這個人只有使役的交情,而沒有賞識提拔的舊恩,他沒有資格為死者寫墓誌銘,只有曾國藩才能安慰忠魂。
在這封信中,左宗棠破天荒地稱讚了曾國藩識人的眼光和對國家的忠心。他還說,他和曾國藩八年不通音信,引得世人多有議論。但那些人並不明白,君子之間發生爭執,都是為了國家大事,無關私情的厚薄。他喜歡意氣用事,也難怪世人妄猜臆測。劉松山去世了,他深感慚愧。兩人已過花甲之年,來日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