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窀�廖幕�碌納�罘絞健5�牽�碧�驕�虻膠�俠吹氖焙潁��偷玫攪瞬┤」γ�幕�觥�
左宗棠關心天下事,自然讀過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覺得“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的提法,很對他的胃口。他在太平軍進入湖南以後,尋到長沙城外的太平軍軍營中,想要見識一下這支軍隊,並且有幾分想要投靠的意思。同時,他聽說太平軍在所到之處焚燒宗廟,把土地文星菩薩全部打倒,認為這是滅絕傳統,斯文掃地,決定提醒太平軍的領導人,不要把傳統全盤抹殺。但是,太平軍中那些貌似求才若渴的王爺和將領,根本沒有把他這一介布衣放在眼裡,當他指出分封諸王的做法和推翻儒教的提法不妥時,便被逐出軍門。因此,他認為太平天國難成氣候,便又回到了老家湘陰。
太平軍攻打長沙時,湖南巡撫張亮基新官上任,剛剛接掌長沙防務。江忠源向他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他居然照辦了,結果對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決定把左宗棠請到衙門來協助辦理軍務。他的這個決定,為湘軍安排下了日後的一位重要將領。
左宗棠接到張亮基的邀請,並不願意出山。他既然自比諸葛亮,自然記得孔明先生是要別人三顧茅廬才去效力的。張亮基沒有三顧茅廬,卻用了江忠源的計策。江忠源說,左家和前兩江總督陶澍的兒子陶桄是姻親,如果想見左宗棠,不妨先把陶桄折騰一番。於是,新任巡撫以徵集軍費為由,責令陶桄出資二萬兩銀子用於城防。陶家到哪裡去弄這麼多銀子呢?既然拿不出,巡撫大人便將陶桄扣在衙門,通知他家人拿銀子來贖。這一來,陶家就中計了,趕緊派人跑到湘陰柳莊,找左宗棠想法子救人。
江忠源這一招果然激怒了左宗棠。他說:“巡撫衙門怎麼可以這樣橫蠻不講理?”他氣沖沖地跑到長沙找巡撫評理。張亮基大喜,接住他說:“請你請不來,只好用計把你賺來了。”張亮基一副禮賢下士的風範,江忠源在一旁幫腔,左宗棠也就拉不下臉來拒絕了。何況,他骨子裡渴望能在官場上博取功名。他留在衙門做了幕僚,立刻和眾人一起籌劃長沙城的防務。
從此,左宗棠開始了他在湘軍中的戎馬生涯,直到成為朝廷的封疆大吏和一代名臣。
左宗棠的這段故事,形象地說明了湖南人才厚積薄發的過程。同時,左宗棠一生的為人,也對湖南人輕財利重功名的價值觀,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
左宗棠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幾乎所有的湖南人,都極為重視讀書。“文革”中遭到重點批判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湖南人看來,卻是天經地義的價值觀。
湖南出人才,首先是因為湖南人看重人才。湖南人都不想被同鄉看不起,因此都在成材的路上飛奔。在湖南,一個身無分文的大學生,不用擔心喝不到水吃不上飯。所以有人冒充大學生騙取錢財,屢屢得手。湖南人特別尊重讀書人,呵護讀書人。只要你是讀書人,你可以不幹農活,可以不做家務,家裡人和街坊四鄰都會諒解。越是讀書少的人,越是對讀書人恭敬有加。讀書人再窮酸,湖南人也會看好他的前程。湖南這個地方,就是讀書人的天堂。
事實上,湖南歷史上所出的人才,沒有一個不是讀書讀出來的。湖南人知道,家鄉的讀書人給湖南人在全中國人面前長了臉面。湖南人相信,只有發狠讀書,人生才充滿了光明和希望。你瞧曾國藩和左宗棠,不是靠著文章道德,才成為了將相名臣?你看黃興、蔡鍔和宋教仁,不是遊學四方,才成為民國的開國元勳?你看毛澤東和劉少奇,不是因為博覽群書,才成了中國的偉人?就是打仗也要多讀書啊,不讀書,怎麼在戰場上運籌帷幄,算無遺策!湖南人的價值觀,很單純,很樸素,又是多麼地實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