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部分(第2/5 頁)
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美好世界,也並不是不能實現。只不過,想要建立一個大同世界,需要接受教化的不是老百姓,反而是那些腦滿腸肥,用百姓的血汗花天酒地的同時滿口仁義道德的統治者們。
    馬祥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一直沒有想到過這個辦法,畢竟老子明明在兩千年錢就說過這個道理了:“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而奉有餘。”
    接受了基本的政治學習的馬祥麟覺得,只要在這世間貫徹天道,滅絕人道。那麼,世界大同的理想就完全可以實現了。
    在馬祥麟看來,復興會“打土豪分田地”的所作所為,就是在貫徹天道,在實現著大同世界的理想。更主要的是,王書輝老師已經帶領著復興會在荊州地區證明了復興會的理念和方法的可行性。
    有理論,有實踐,有高瞻遠矚的指導方針,有具體細緻的落實辦法。馬祥麟怎能夠不認同他的老師王書輝和復興會的理念以及做法呢。
    產生了這樣想法的馬祥麟因為身份原因不得不回到石柱宣撫司。在此之後,完全為復興會所傾倒的馬祥麟就一方面全面的支援復興會在石柱地區的一切行動,一方面和復興會派駐石柱地區的幹部們更進一步的學習復興會的理論知識和政治理念。
    大明朝的石柱宣慰使馬祥麟,就這樣從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員,開始向革命者轉變。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已經開始系統的學習了科學社會理論的馬祥麟,才會和自己一直以來都順從著的母親產生激烈的衝突。因為在馬祥麟看來,母親對於大明王朝的忠誠根本就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他發現,一直以來教導他要仁義愛民的母親,在面對人民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的時候,總是會選擇朝廷的利益。
    她老人家這種說法和做法上的完全對立,讓馬祥麟對開始對自己的母親產生了一種新的認識。他發現,自己過去一直認為道德高尚的母親,現在看來完全是一副封建統治者打手的形象了。
    聽到母親想要驅逐在石柱地區的復興會幹部,馬祥麟想起自己的老師王書輝曾經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過的一段話:“掌握了真理,能夠讓你看清這個世界。但是,掌握了真理看清了世界,不見得是個舒服的事情,快樂的事情。一個人一輩子活在黑暗中,他一旦突然的醒了過來,發現自己周圍所有的人都被矇蔽著眼睛,完全不能理解睜開了眼睛重新正確的認識世界的自己。那種孤獨感、疏離感和不適感,絕對是個很痛苦的過程。”
    馬祥麟平常成天和復興會的幹部戰士們在一起的時候,還不能很深刻的認識到王老師說的那段話的意思。突然間看清了母親的真面目,突然間發現了母親的那種執著的錯誤。馬祥麟的心裡是非常的不舒服的。
    特別是馬祥麟發現,自己的母親不僅選擇無視石柱地區百姓的利益,還在對舅舅們和自己的勸說中用一種“石柱百姓倒底是視馬家為主還是視復興會為主”的暗示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的時候,馬祥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母親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種真心實意的“仁義愛民”的人。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