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2/5 頁)
土地承包制度的確立導致了中國的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對於這種觀點,王書輝覺得這是完全違背唯物主義的道理的。
無論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生產的發展完全不是因為某種制度或者某個人才會實現的。生產的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進步。
就單純的農業生產來說,在沒有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的支援下,無論是哪種制度,無論是什麼人,它也沒有辦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下糧食產量平均畝產不超過兩百斤的事實。
使用落後的農業時代的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無論是在先秦兩漢時代還是在唐宋元明時代,糧食產量都只能在一個非常低的平均線上進行上下波動。封建時代的農業生產不僅會因為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落後而產量低下,而且在缺乏抗災防災技術和能力的情況下,各種天災*還會直接導致農業生產的衰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中國的糧食產量開始大規模的提高,原因絕對不是因為中國實行了什麼分產到戶的承包制,而是因為中國的農業科技(育種改良方面)的大發展以及中國的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的大發展。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講,如果科學的看待農業生產的話,要想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人們必須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大力發展化肥工業和農業機械工業。
什麼“要吃米找某裡”的說法,在唯物主義者看來是相當可笑的。
要吃米,只能找化肥,找農藥,找拖拉機,找收割機,打深井找水泵。某裡又不能拉麵尿米,就是他再怎麼英明偉大,他也不可能憑空變出糧食來(他的家人似乎具有這樣的神通法力,可以憑空得來財富)。地裡的糧食也不會因為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一聲令下就會呼呼啦啦的增產增收。
在王書輝看來,新中國農業增產的原因,只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工業化的結果。有了工業化,就有了鋼鐵工業;有了工業化,就有了化學工業;有了工業化,就有了機械工業。
只有鋼鐵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等等工業部門的發展,在中國建立起大量的化肥廠、農機廠才成為可能。有了這些工業基礎再加上農業科學家對各種高產作物的研究成果(向袁隆平大爺致敬),中國糧食生產的大發展才最終得以實現。
對與王書輝來說,實現中國的農業發展,根本性的解決中國人的肚子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大力的發展工業。
想要大農業,必須要有大工業。現代化、專業化、專門化的集體農業生產才是中國農業的發展唯一正確的方向。想要在中國建立起現代化、專業化和專門化的集體農業,就必須建立在高度發展的工業化的基礎上。
1626年復興會的化肥生產已經達到了年產一萬噸的水平。這是復興會的五家化肥廠日夜不休三班倒的進行生產的成果。
在王書輝的認知中,在現代中國,隨便一個鄉鎮的小化肥廠的年產量就不只一萬噸。在1988年的時候,湖北省枝江縣的縣辦化肥廠的年產量就超過兩萬噸了。
復興會的五家化肥廠年產量總共才一萬噸的原因,主要是工人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比較低下,他們對於王書輝從現代定製的低水平傻瓜式的生產裝置的掌握水平仍然比較低。要知道,王書輝在現代定製的生產裝置,可是每一座化肥廠的設計產量都超過三萬噸的!
作為可以隨時隨地穿越時空的穿越者,王書輝背靠著世界工業強國的現代中國可謂是便宜佔盡。可即使是這樣,想要在明朝末年進行合成氨的工業生產仍舊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王書輝在現代的智囊團完全按照文盲工人的條件對化肥生產裝置和流程全面的進行了縮小化、簡單化、簡易化和傻瓜化的設計,一個小規模的現代機械廠就能大批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