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道出下邳,巧與張良相遇。劉邦見他面如冠玉,應對如流,大為嘆賞,乃向蕭何等人說道:&ldo;我失一袁姬,今得一子房,兩相經較是以羊易虎也。&rdo;言已大笑,立時授張良為廄將。張良獻計道:&ldo;項梁既然欲得胡陵,將軍何不舉以贈之,何可向其借兵五千,還攻豐鄉,似是上策。&rdo;劉邦大喜,即造項梁營門,說明來意,梁允其請。
劉邦便急回豐鄉,再攻雍齒。雍齒保守不住,出投魏國去了。
劉邦既復故里,乃改豐鄉為邑。又知家中平安,曹女無恙,心中甚喜,心向項梁處告捷申謝。梁復書道駕,並約劉邦前去,商議另立楚王之事。劉邦欣然應命。
及至,適值項羽戰勝班師,因得相會,一見如故,聯成為萍水之交。次日,項梁升帳,顧大眾道:&ldo;我聞陳王,確已身死,楚國不可無主,應立何人為是?&rdo;眾將竟請項梁自為楚王。
項梁方擬承認,忽報居剿人范增求見。梁令請見,卻是一位老者。梁命旁坐,便以欲立楚王相詢。范增答道:&ldo;老朽本為此事而來。陳勝本非望族,又乏大才,驟欲據地稱王,談何容易!此次敗亡,原不足惜。自從暴秦併吞六國,楚最無罪,懷王入秦不返,楚人哀思至今。僕聞楚隱士南公,通曉術數,曾謂楚雖三戶,亡秦者必楚。據此看來,三戶尚足亡秦。陳勝首先起事,不思求立楚後,妄欲自尊,焉得不敗!焉得不亡!將軍起自江東,渡江前來,故楚豪傑,爭相趨附,無非因將軍世為楚將,必立楚後,所以竭誠求救,同復楚國。將軍若能扶植楚裔,天下聞風慕義,投集麾下,關中何難一舉而得?&rdo;項梁心知陳勝是他前輩,便打斷自立之意,忙笑答道:&ldo;尊論甚是,我當從之。&rdo;言已,並留范增在營,任作參謀,遂派人四出,訪求楚裔。不久,就有人報稱:&ldo;民間有一牧童,查知此人確是楚懷王孫,單名叫做心。&rdo;項梁聽了,便遣人往迎,誰知相見之下,小小一個牧童,極知禮節,卻也可怪。接到之後,擁心高坐,就號為楚懷王,自率眾將謁賀,並指定盱眙為國都。
命陳嬰為上柱國,奉著懷王,同往盱眙,梁自稱武信君。又因英布有功,封他為當陽軍。張良趁此機會,請復韓國,梁允之,乃命張良為韓司徒,奉了韓公子成,西略韓地去作韓王。劉邦暫任沛公,有功再封。此時山東六國並皆規復,暴秦號令,已不能夠出國門一步了。
後來楚懷王又遷都彭城,此時項梁已死。劉邦、項羽同心夾輔,氣象一新。懷王因思滅秦,便問眾將誰人敢當此任?眾將瞠目結舌,無一應命。懷王復朗聲道:&ldo;無論何人,首先入關,便當立為幫王。&rdo;言未已,即有一人應道:&ldo;末將願往!&rdo;
此人的姓字,剛剛吐出,復有一人厲聲道:&ldo;我亦願往!&rdo;&ldo;須要讓我先去!&rdo;
懷王瞧著,第一個應聲的沛公;第二個厲聲的就是項羽。兩人都要爭著西行,反弄得懷王左右為難,俯首沉吟。茂羽又進說道:&ldo;叔父梁戰死定陶,仇尚未報,末將誼關叔侄,怎肯罷休!即使劉季要往,末將也須同行。&rdo;懷王聽了,方徐聲道:&ldo;兩位將軍,同心滅秦,尚有何說!且去各人部署人馬,擇日起程。&rdo;沛公先發。
懷王復命項羽,先攻了章邯,再行會師關中。便令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范增又次之,率兵數萬,前往救趙。
此事從略,單說沛公,向西進發,攻城得地,勢如破竹。
一日,攻入武關,便寫書給趙高,叫他出降。趙高無法,忙命閻樂弒了二世。
可憐二世,只做了三年的皇帝,亡時年僅二十有三,便在他的手內亡秦。趙高既弒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