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闌風長雨(四)(第1/4 頁)
闌風長雨(四)
脫落的金箔粘在她的手指上,落薇的指尖微微顫抖,心中霎時過了千百種念頭。
她太喜歡將一切都算得清楚明白的感覺,如今謀劃乍然生變,不免叫她慌了一慌。
不過片刻,她便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開始思索中間出了紕漏的緣故。
這一套十二隻垂蓮金盞,原是早先擺在乾方殿的一套酒盞。
宋瀾私下並不愛飲酒,故而酒盞閒置了許久,昨日她將酒盞擱在了顯眼處,今日宋瑤風進宮時先去拜會宋瀾,有意無意地提了一句“此物倒是正合會靈湖上的宴席”。
興起之時,只需劉明忠在一側點上一兩句,宋瀾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這套被他閒置的金盞來。
落薇所謂為葉亭宴的計策添一把火,就是往市井之間散佈了那首《假龍吟》。
那位售賣假金的商人原本就是她的人,當初那些假金器賣得風靡一時,自然有她在背後推手的功勞。
被戳破所賣並非金器之前,商人曾在酒肆之中“偶遇”玉秋實長子玉隨山,與他一見如故,大方出手,送了他一整套垂蓮金盞。
後來商人牽涉歌謠案中,逃之夭夭,玉隨山擔憂出事,匆匆將這套垂蓮金盞出了手。
玉隨山出生得早,跟著玉秋實外放過,歷經過家門苦寒之時,不會如同尋常富貴子弟般一擲千金。商人出事之後,他檢查一番,發現商人贈他的垂蓮金盞並非銅器,而是真金所制。
故而玉隨山沒有捨得直接棄置,想著這樣形狀的金器市面甚多,這套也沒有鏤刻商人的印記,便遣人將其低調地售賣了出去。
玉秋實此人身上破綻實在太少,只能從他周身下手。
得知玉隨山沒有將金器直接損毀或者棄置時,落薇便知,這一局就算是成了。
這套垂蓮金盞在落薇的運作下被一個小官收去,後經由內侍省的手獻入內宮,又被宮人擺到了乾方殿。
商人在送禮給玉隨山時,混入了那隻銅盞,玉隨山當初心中慌亂,未來得及一一探查。
落薇到岫青寺去見葉亭宴,原就是需要他將這隻混入其中的銅盞找出來。
所以今日得知他進宮之後,她遣人為他帶了“金銅”二字,他也不負所托,一切順利。
在落薇原本的謀劃當中,宋瀾瞧了這一句話勃然大怒,便會順著內侍省徹查金盞的來處,從而查到玉隨山身上。
屆時玉隨山與那商人有私交之事便會暴露。
商人已經逃離汴都,玉隨山喊冤說自己與他只是泛泛之交,有誰能夠為他證明?
宋瀾自然而然便會想到,那逃離汴都的商人是否受了玉隨山的指使,更有甚者,這首《假龍吟》,會不會是玉秋實的手筆?
不需要徹底的證據,也無需坐定的罪名,她佈置的一切,與葉亭宴在麓雲山的謀劃如出一轍。
春獵刺殺兼歌謠迷案,等到宋瀾對宰輔的疑心積攢到頂峰之時,才
有可能徹底堅定他對於打破宰輔和皇后之間平衡的決心。
葉亭宴和她都看得清玉秋實的處境,才會篤定此事並非他所做,可宋瀾居於皇位之上,本就想脫離宰輔掌控,不管是認為玉秋實行事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敲打,還是與皇后鬥法,將只有二人才知道的刺棠案真相拎出來做把柄,足以觸到宋瀾的逆鱗。
但是原本鏤刻在銅盞之下的“蓮花去國”不知為何,竟變為了這樣一句指向更加清楚、更加明顯的言語!
這一句“汀花有冤”,不僅將當年之事更徹底地攤在了明面上,而且此句一出,重點便不再是歌謠案了。
歌謠中雖有“真龍”“假龍”之事,但總歸重點都落在了“假龍”身上,是借承明皇太子諷刺宋瀾德不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