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大師(第1/2 頁)
一段託妻獻子,愣是在封箱的舞臺上,演出了小劇場的效果。
對於舞臺下的觀眾來說,他們能夠感覺到的,就是歡樂兩個字。
郭老師的相聲音訊和影片,早已經傳遍了網路。他現在表現的很多段子,對觀眾來說也是耳熟能詳。
熟悉到什麼程度?
熟悉的夜夜陪她們睡眠,熟悉到郭老師上一句剛出口,下一句他們就能夠給說出來。
熟悉到這個程度,實際節目是很難演下去的。
畢竟人家觀眾特意跑來聽相聲,不就是為了聽個包袱嗎?你講的東西人家都會,甚至還能背。
那還花錢聽你幹什麼?
但是在這一刻,觀眾們的精神被調到了一個極為放鬆的境地,哪怕是相似的包袱,他們依舊在哈哈笑著。
哪怕這些包袱,他們都已經聽過了,他們也依然覺得非常有意思。
偶爾出現一兩個新包袱,或者郭老師跟於老師互懟幾句。
他們更是樂得前仰後合。
郭老師曾經有一句話,說得十分經典。觀眾一開始聽相聲的時候,自然是為了聽包袱,可等聽到一定程度以後。
他們就絕對不是為了只聽幾個包袱,才花錢買票聽相聲。
他們真正想要聽的,是相聲那個味兒。
他們真正想要看的,是小劇場裡的那種感覺。
這話一般的觀眾當然很難理解,就連很多相聲演員,都是嗤之以鼻的。
他們認為,肯定是郭老師到了一定的年齡以後,黔驢技窮了。
他腦子不如以前,想不出來那麼多的新段子,所以才會這麼說。
但是真正在德雲社工作,真正在郭桃兒身邊成長起來的這些人。
或者一些真正得到了傳承的相聲藝人。
他們對這番話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番話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金科玉律。
這才是真正的相聲。
相聲傳承了100多年,語言中能夠構成包袱的那些笑料,早已經被前輩摸索的差不多了。
不敢說百分之百,起碼也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所有的笑話,都能從傳統的相聲節目中,找到出處。
所以對於常聽相聲的觀眾來說,他們早就已經聽不到新鮮包袱了。
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就是一個事實而已。
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還要看相聲演出?
他們真正想要看的,其實就是這種相聲味。
後臺。
演員們一個個都圍在側幕條的位置上,掀開簾子的一角,眼巴巴的看著舞臺上的郭桃兒演出。
觀眾可能感覺不出來,但是對於他們這些專業演員來說,郭桃兒的表演,就太讓人驚豔了。
如果相聲表演有所謂的教課書存在,那眼前的郭桃兒,毫無疑問就是真正的教科書。
只不過為了顧及商演,顧及現場有人在錄影。
所以很多包袱都被改了,以至於節目的效果,稍微受了一點影響。
但整體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兒的相聲。
除了郭桃兒的表演以外,那些能夠上電視廣播的,所謂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他們表演的相聲,只是一種符合時代產物的相聲特有分支。
當然那個也是很重要的。
很多傳統的相聲段子,是根本沒有辦法在電視和廣播上演出的。
國家根本不允許。
在這種情況下,以侯大師為首的一批相聲藝人,不得不對他們的藝術進行改編。
如果不改編的話,那麼這一行當初就完了。
在當時,侯大師改完了他的相聲以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