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王莽重複大司馬之位!(第2/3 頁)
,她歷經數朝,在宮廷中威望頗高且頗具權謀。
眼見漢哀帝殯天,朝局動盪不安,董賢雖位居大司馬之位,卻毫無理政之能,只是憑藉著先帝的寵幸而忝居高位,如今更是惶惶然,不知所措!
王政君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掌控局勢的關鍵時機,當即決定將王莽招入宮中主持大局。
王莽應召入宮,他向王政君恭敬地行禮後,便挺直身板,眼神中透露出精明與果斷。
王政君面色凝重地說道:
“如今哀帝駕崩,董賢無能,朝綱混亂,我大漢基業岌岌可危!”
“本宮意讓你暫理朝政,先將這董賢拿下,還有那傅皇后,也不能留著,以免再生事端。”
王莽微微頷首,沉聲道:
“太皇太后放心,侄兒定當竭盡全力,整頓朝綱,不負姑姑所託。”
於是,王莽迅速展開行動...
他先以太皇太后的名義,傳董賢入宮議事。
董賢接到旨意,嚇得臉色慘白,身形顫抖,卻又不敢違抗。
他身著華麗的官服,嘴上塗抹胭脂,卻顯得狼狽不堪,腳步虛浮地走進宮中。
待董賢入宮後,王莽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宣讀其罪責,指責他禍亂朝綱、魅惑先帝,將他大司馬的職位當場罷免,並下令將其幽禁!
董賢回到府邸後,深知大勢已去,幾日後便在家中自縊身亡,其家人也被流放邊地,曾經不可一世的董氏一族就此灰飛煙滅。
而對於傅太后、傅皇后,王莽同樣毫不留情。
他羅織了一系列罪名,將二人廢黜,貶居冷宮。
二人在冷宮中孤獨悽慘,每日以淚洗面,回想起往昔的尊榮與如今的落魄,心中滿是悔恨與絕望,最終也在幽禁中香消玉殞。
自此,王政君與王莽徹底掌控了朝政。
王政君在幕後垂簾聽政,憑藉著多年積累的人脈和威望,牢牢掌控著宮廷大權,成為漢室實際上的最高決策者。
在董賢以及傅家的勢力被徹底清除之後,宮廷內外瀰漫著一種既緊張又期待的氣氛。
太皇太后王政君,這位歷經三朝的皇室貴婦,端莊威嚴地坐在朝堂之上,代表天子暫時執掌朝政。
她目光堅定,深知此刻局勢的微妙與關鍵,心中已有了穩定朝綱的盤算!
王莽,這位曾因推行善政而在民間和朝堂都頗具聲望之人,被王政君果斷地重新封為大司馬,從而迎來了他的第二次掌權...
王莽身形挺拔,氣宇軒昂,他站在朝堂之上,向姑姑太皇太后恭敬行禮,眼中閃爍著精芒,那是對責任的擔當和對國家未來的期許。
昔日,他為官清廉,常常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疾苦,推行的諸多政策皆旨在減輕百姓負擔!
如降低賦稅、興修水利以促進農業生產,這些舉措使得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故而深受民眾的擁護和愛戴。
而當務之急是要擁立一位新皇帝,以延續漢室的正統血脈,穩定天下人心。
王政君與王莽召集眾臣商議此事,經過一番權衡與討論,他們最終選定了中山王劉衎。
劉衎乃漢元帝之孫,年僅九歲,且其身份尊貴,繼承皇位名正言順。
王莽親自前往中山國迎接劉衎入長安!
一路上,他小心翼翼地安排著一切,確保小皇帝的行程安全舒適。
抵達長安城後,盛大而莊重的登基儀式隨即舉行。
劉衎身著龍袍,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上皇位,年號元始。
新帝登基後,王政君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在後宮悉心教導小皇帝,關懷備至,期望他能成長為一位賢明之君。
而王莽則繼續在朝堂之上施展拳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