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5 頁)
裝飾更為華麗罷了。歷史兼地理學家酈道元把這種做法稱作“以銅為槨”,
似能說得過去。
在此之前的《史記》和《水經注》都稱作“下銅致槨”或“以銅為槨”,而《
漢書》卻偏稱“石槨為遊館”,這豈不是一對大的矛盾?
如果班固的《漢書》有些道理,我們只能這樣認為,前者說的是主槨,後者指
的是槨室。從已出土的曾侯乙墓看,槨室的內部隔成北、中、東、西,各作長方形
的四室。東室是放置墓主人之棺的主槨,即“正藏槨”,其它各室均屬“外藏槨”,
中槨放禮樂器,西槨殉人,北槨置車馬器和兵器。以此推測下來,秦始皇陵地宮的
“正藏槨”很可能就是所謂“以銅為槨”,而“外藏槨”的各室彼此相連又同各側
室相通,如果這個格局能夠成立,便構成了迴環往來的趨勢,從而也就自然地構成
了優遊之棺。也正因為槨室用石砌築周壁,同挖墓室時“塞以文石”的做法一致,
所以,這種槨室就被班固在《漢書》中演義成“石槨為遊館”。
關於古代的陵墓,大多有脂燭長明,弩戎不虞的傳說,這些傳說為本來就陰森
神秘的陵墓又增添了一份恐怖。至於氣魄恢宏、歷史悠久的秦始皇陵地宮,人們對
這種傳說更是深信不疑。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始皇陵中有“人魚膏為燭”
的記載。所謂“人魚”應指今天人們常說的“娃娃魚”或“山椒魚”。這種魚在今
天中國的許多地方仍有分佈,但數量卻不是很多,因而已列入珍奇動物的保護範圍。
“人魚膏”在很多典籍中都寫作“人膏”、“魚膏”,這很可能是流傳中的筆
誤。在古籍上常有用■魚、人魚、孩兒魚、鯇訥來代表“娃娃魚”的,其學名叫
“大鯢”。據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王學理先生的研究,鯢的另一種解釋便是“雌性
的鯨魚”。他在研究中指出,由於鯨魚屬於大型水棲類哺乳動物,體長、肉美、脂
肪多,用其脂膏點燈便有了經濟的意義。當年秦始皇在東海令人以連弩射殺過的大
魚便是鯨。有的科學家曾作過這樣有趣的推算:用鯨腦油製成的蠟燭,一支的燃燒
值是7。78 克/ 時,一立方米的鯨油可以燃燒五千天,秦代人之所以用“人魚膏”
作燭,大概是利用了耗油少、燃點低、不易滅的這一特性,用作照明相對可以保持
持久。但從已出土的北京十三陵明定陵地宮中的“長明燈”來看,在陵墓中要做到
“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一旦隔絕了空氣,燃燒也
就成為泡影。
想來秦始皇地宮中的“長明燈”,也早已熄滅若干個世紀了。
如果開啟秦陵地宮,其間安裝的弩弓是否還能發生作用,這同樣是研究者和好
奇者感興趣的課題。秦始皇陵內安裝的弩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形,現在尚無確切
的定論。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弩弓來看,其弓乾和弩臂均較長,材質可能是南山之
“柘”(山桑),當是效能良好的勁弩。據考古學家王學理先生估計,這種弩弓的
射程當大於六百步(合今831。6 米),張力也當超過十二石(合今738 斤)。這樣
遠射程、大張力的勁弩,單靠人的臂力拉開恐怕是困難的,只有採用“蹶張”才能
奏效。如果把裝有箭矢的弩一個個連線起來,透過機發使之叢射或是連發,就可達
到無人操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