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見解(第2/2 頁)
崇禎皇帝親自撰寫祭文,追贈太子太傅,並哀嘆:“自楊嗣昌歿,無復有能督師平賊者。”
雖然他也下令追究楊嗣昌使二藩淪陷的責任,但最終以“議功”之例免罪。針對攻擊楊嗣昌的上疏,崇禎皇帝也一概留中。他把六部九卿、科道等官召進宮內,宣佈:“楊嗣昌系朕簡用,用兵不效,朕自鑑裁;況尚有才可取。”接著他訓斥上疏的臣工是“大家排斥,意欲沽名。……本該重治,爾等又說朕庇嗣昌,姑饒這一遭。”
由此可見,崇禎皇帝其實對楊嗣昌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就連他失陷宗藩這種,之前會殺總督巡撫的罪過都攬到了自己身上,為楊嗣昌開脫。
因此,你要說張明偉就這麼一張口,把楊嗣昌定為誤國奸臣的話,肯定會讓崇禎皇帝感到彆扭的。
張明偉不傻,不會真得以為崇禎皇帝就不會有他自己的主見,百分之百聽自己的。有的時候,說話做事還是要講方式的。
這不,此時,崇禎皇帝聽張明偉這麼一說,就沒覺得有什麼不快,馬上點點頭道:“先生之言乃是正理,可也!”
他同意這個,一是相信張明偉,二是他已經明白盧象升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要不然,就會和歷史上一樣訓斥劉宗周是沽名釣譽了。
底下的陳新甲聽了,不由得鬆了口氣,他最怕是當場給楊嗣昌下定論。如此一來,楊嗣昌是他恩主,他就必須要跳出來和這個奇怪的人打擂臺了。
那個劉宗周雖然是左都御史,他卻一點都不怕。可這個奇怪的人太受皇帝的信任,面對這樣的人,他一點把握都沒有。因此,有了緩衝餘地,他決定回頭一定要好好交好這個奇怪的人,反正銀子他有的是,砸也要砸沒這次劉宗周對楊嗣昌的攻擊。
他正在想著,張明偉已經在回答崇禎皇帝有關左良玉的事情了:“我也聽說這個左良玉囂張跋扈,不把朝廷放在眼裡。比如說,他擁兵自重,不聽上官的命令;而且他兵力眾多,已經嚴重超出了一個總兵該管轄的兵力上限。還有剿賊不力,動不動就領兵逃跑,甚至還像賊人一樣劫掠大明百姓,做著和賊人一樣的事情……”
聽他說著這些話,劉宗周就激動地點點頭。看來這個奇怪的人是志同道合之士,他那麼受皇帝信任,如今也這麼說的話,看來那左良玉的好日子是到頭了!
而周延儒等人聽了,便看輕了張明偉一分,心中把張明偉歸為和劉宗周一樣的清流一類,就知道嘴皮子說說而已的那種。
甚至崇禎皇帝聽了,眉頭也皺了起來,連先生都這麼說,他雖然不介意治罪左良玉,可關鍵是不好處置啊!
正當他們這麼想著時,張明偉卻語氣一變,聲音高了不少,立刻吸引了他們的注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