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十日過去,李陽一大早就來接外甥了,雖然那天晚上唐石去跟唐大海提了,可唐大海一口就回絕了,李陽是唐林的舅舅,他想帶外甥去縣裡,誰都說不了什麼,木頭跟去像什麼話呀!
到縣城後,李陽找人問了妙筆書齋的位置,把唐林送到書齋後,就想到縣城的其他地方去看一看,逛一逛,畢竟,他也很少有機會來縣城。
進了書齋後,唐林發現縣城裡的書齋明顯和鎮上不一樣,除了環境更好,書本更多外,還多了幾分人氣,有很多書生在裡面挑選、翻閱書籍,再往裡一些的地方似乎還有書生在裡面抄書,因為屏風的遮擋,唐林看得並不清楚。
因時間關係,唐林想要速戰速決,看到一個比較清閒的夥計後,就過去問他:「這位小哥,我想問下店裡有沒有關於匠藝方面的書籍?」
申二看到一個小童來找自己問書,還有幾分新奇,可是聽到他問的是關於匠藝的書籍,就失了興趣,帶著他走到一堆舊書之中,說:「關於匠藝方面的書本都在這裡了,平時都沒人來看,小孩兒,你要是真想讀書,還是讀《三字經》這類的書好,而這些,也就一些工匠會去看,不過工匠們都不識字,幾年下來,都沒人問。」
說完,申二就走了,唐林看著這些書,心裡感慨萬分,雖知道古代的工匠地位低,可萬萬沒想到關於匠藝的書籍竟會被這樣對待,也難怪幾千年後有些匠藝會消失,若是以後有機會,定要多多收集這些書,多印刷幾本,這樣傳下去的機率也能大上一些。
唐林一本本的翻找著,終於在最底下,找到了關於造紙的書,這書是關於文房四寶的,裡面有筆譜、墨譜、紙譜、硯譜四類,造紙的方法就在紙譜裡面,雖然過程並不是很詳細,但對於唐林來說也夠了,他以前親眼看過別人造紙,也聽過造紙的流程,可比這書上要詳細的多,找這本書,也不過是為了以後他人問起,有個說法而已。
雖然,找到了書,但唐林並不打算買,也不白看,他算過爺爺給他的錢,夠買一本好一點的字帖,至於四書,他打算在鎮上的習文書坊抄錄一套,雖然要給些銀錢費些紙墨,抄的時候也要費心,不能錯一字,但也比直接買要實惠些,一套四書,全部買下來要3兩銀子,這開銷不用二嬸說,唐林自己也有些肉疼。
最重要的是,字好看、端正了,以後可以去習文書坊裡抄書賺錢,不算書坊不收,還有妙筆書齋呢,裡面是有這個業務的,日後自己肯定會來縣城裡,這樣也有個營生,賺幾個錢。所以,唐林下定了決心,趁現在,好好練字。
唐林身上有爺爺給的1兩銀子,爹爹也給了500文,他挑的認真,雖然都是楷書,但風格各有不同,以前讀書時,唐林學的是歐體,他打算繼續學下去,等歐體練出火候,再換另一種字型練習。
唐林看的仔細,他會不自覺的把手裡的字帖和以前練的字帖進行對比,終於挑好了,這一本字帖,讓他的身上只剩下了300文,他把錢都藏好,在書齋裡看書等小舅舅來接他。
另一邊,李陽離開了書齋後,就去了縣城裡的集市,裡面擺著各種攤子,突然聽到旁邊有人說買牛,李陽眼睛一亮,這一年因為幫人盤炕,家裡賺了一筆,自家爹正好想要再買一頭小牛犢,長大後可以接替現在這頭老牛。
南方耕牛難買,真的可謂是一牛難求。
往往他們得到賣牛的訊息後趕過來,牛早就被人搶買光了,沒想到現在誤打誤撞聽到了訊息,李陽立馬就去人群裡打聽,原來是這次賣牲畜的商隊跟衙門有些關係,在衙門那兒請人張貼了告示。
一聽到這訊息,李陽就跑到書齋去找外甥,想帶著外甥去縣衙門口看一看,是不是真的有賣牲畜的商隊過來,看看一頭牛要多少錢,也好回家拿錢,儘早來買牛。
第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