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第1/4 頁)
十五萬大軍剛過懷仁城,在通邑嶺就迎頭碰上遼國大將蕭達軒率領的六萬騎兵,他們本來是受耶律重元所命,前來增援懷仁城的,誰曾想到懷仁城守軍竟然一箭不發就投降了。
這下子蕭達軒有些猶豫了,對面的宋軍若是象以前一樣,全是步軍的話,他六萬騎兵拖也能將宋軍拖得寸難進,但現在令遼軍難受的是,宋軍騎兵竟比他們還多了將近一倍,蕭達軒有意先撤回,但又心有不甘;
畢竟遼國騎兵是驕傲的,他們長年在馬背上生活,而宋軍去年還大多是步兵,就算伐夏後得到大批戰馬,一年練出來的騎兵,難道就勝得過遼國打小長大馬背上的騎兵?
而且如此一箭不發再度撤退,對遼軍士氣無疑會有很大的打擊,想及這些,蕭達軒最後決定,無論如何先與宋軍一戰再說,至少也要探清宋軍這十萬騎兵的戰力,若是順利的話,說不定能一舉將這些才會騎的宋軍擊潰。
而這邊的狄青在接到斥侯的並報,說前方出現六萬遼國騎兵時,就沒打算放過這塊肥肉,第一次就帶著騎兵迎了上來,十萬騎兵沒有一次投放進去,而是被狄青分成了三個波次,他就在第一個波次的攻擊前鋒。
角號和應,鼓聲如雷鳴,旌旗獵獵,戰馬嘶鳴雙方隔著七八里地,如兩片貼地翻湧的雲層,以無比凌厲的氣勢快速地接近著。
直到此時,遼軍還有些看不起宋軍的騎兵,但他們很快就了
宋軍的騎兵可不是他們想象中的皺兒,這些人基本與他們一樣,無不是在馬背上長大的,而且遼國幾十年沒有大的戰事,而宋軍這些兵源不是來自党項人就是青唐吐蕃、羌人、回鶻人、河西漢人;
這幾十年西北一直戰亂不休,相互之間打來打去,可以說這些人比遼軍更勇猛,作戰經驗也更豐富,現在經過大宋一年的整合,換上了更精良的盔甲,更鋒利的兵器,得到了更豐厚的糧賞,這絕對算得上是一支百鍊成鋼的強兵。
在地動山搖的馬蹄聲中,雙方接近那一刻,突然天地間響起一片悶悶的蜂鳴聲,連震耳欲聾的馬蹄聲都掩蓋不了,幾乎同一時刻,宋遼兩軍陣中騰起黑壓壓的箭矢,如死神放飛的黑鷹,衝破馬蹄帶起的滾滾煙塵,向對方奔騰的戰陣罩去
噼噼啪啪的撞甲聲之後,是無數戰馬倒地時發出轟隆的撞擊聲、慘叫聲、嘶鳴聲,沒有思慮,雙方都只有放一箭的,一箭過後人人飛快的將弓箭掛回,摘下得勝鉤上的長槍馬槊,一戰馬上槍林如聚,鋒芒畢露。
狄青飛馳於陣前,上有狄字大旗迎風飛舞,旗下是他那頭披散的長髮,被風吹得翻卷不息,加上那副猙獰的鬼面具,組成了殺氣騰騰的死神化身。
以狄青為首,宋軍戰陣越收越緊,如一塊堅硬的鐵石一般,隨著轟隆的撞擊聲暴起,雙方毅無返顧的對沖而入,狄青的黑鐵槍如劈波斬浪的龍頭,劈開一片片的血雨,所過之處人仰馬翻,殘肢滿地
在雙方慘烈的對沖搏殺中,無數的慘嚎聽得人心驚膽裂,從天空望下去,幾乎看不到人馬,只見兩片巨大的黃土煙塵翻騰著撞在一起,一切的殺戮、生死都隱沒有濃濃的煙塵中。
遼軍的驕傲沒有了,這第一波衝擊他們以六萬之數,與宋軍三萬騎兵對沖,死傷竟然比宋軍還慘重,衝過第一波戰陣時,遼軍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前面又是煙塵滾滾席捲而來。
宋軍的第二波衝擊絲毫沒給遼軍一點喘息整隊的機會,夾雜著毀天滅地的氣勢再次衝進遼軍陣中,鮮血、殘肢、肉泥還有無窮無盡的慘叫,組成了戰場上的一闕悲歌。
蕭達軒在衝入宋軍第二波戰陣時,已經膽寒了,狄青以最精銳悍勇之士作為第一波攻擊,將遼軍陣形衝開撕裂後,第二波接踵而來,不用懷疑,即使扛過了第二波衝擊,一定還有第三波衝擊。
宋軍每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