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3 頁)
。後來,又花了240兩黃金,買了展子虔《遊春圖》。買《遊春圖》的時候,張伯駒把自己的豪宅賣掉湊錢。
他那座豪宅佔地15畝,原來是清末著名大太監李蓮英的舊宅。15畝有多大呢?換算成平方米,是整整1萬平方米!今天在北京城裡的1萬平方米的四合院,先不說買要花多少錢,拆遷就要拆出3個億!非常巨大的數字。
張伯駒把這個宅子賣掉,加上妻子的首飾,加上自己現有的錢,湊足240兩黃金,買到了展子虔《遊春圖》,最後也捐給了國家。這就是民國時期收藏大家的一個心態。
再比如張學良,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時候,他把所有的收藏拿出來,在臺灣拍賣,所得的款項都捐給社會。拍賣現場非常熱烈。其中有一件拍品,我記得很清楚,拍了160多萬,贏得滿場鼓掌。這時候那個人站出來,說:&ldo;錢我照付,但東西我也捐掉,再拍一次。&rdo;這反映了一些收藏家喜愛傳統文化、贊助社會的一個心態。
【收藏的分類】
想了解收藏,首先應該知道收藏的一個大致分類。民國時期的分類特別簡單,就分硬片、軟片。兩人對話:&ldo;您收什麼啊?&rdo;&ldo;我收軟片。&rdo;那就知道你收藏的大方向了。書畫、地毯、織繡,凡是可以捲起來的,一般都稱之為&ldo;軟片&rdo;,剩下的都稱之為&ldo;硬片&rdo;了。比如陶瓷、玉器、銅器,這些都屬於硬片。
今天有了非常科學的分類,按照科學的名稱分類。人家再問:&ldo;您喜歡什麼啊?&rdo;你可以回答:&ldo;我喜歡陶瓷,我喜歡玉器。&rdo;也非常明確,不用很內行的話。行話多少顯得有點兒江湖味兒,行內能聽懂,行外聽不懂。我們今天的收藏分類,是行內、行外都能聽得懂。
【收藏的準備】
從收藏的角度講,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準備。今天喜歡收藏的人太多了,但是冒冒失失地進來,沒有準備,就會出很多問題。那麼,收藏首先應該準備什麼呢?第一條就是理論先行。你首先應該知道你要收藏什麼,再把對應的書找來看。比如說,我喜歡陶瓷,我就找《中國陶瓷史》看看,我得把中國陶瓷先弄清楚。人家一說宋代五大名窯,我就得知道是&ldo;汝官哥鈞定&rdo;。
專業上做準備非常重要,不是光說自己收藏就行了。你跟人家一張嘴,人家就說你是個棒槌。你跟人聊天,說:&ldo;我喜歡鬥(音抖)彩。&rdo;說錯了,念鬥(音豆)彩。&ldo;鬥&rdo;是雙音字,如果你沒有很深的瞭解,你一說錯,人家就知道,你是個棒槌,是一個不懂行的人。
第二點就是最好請個老師,交個朋友。但這條要注意,一定要找正經人,不要找一些走旁門左道,全是巫術的人。再有一點,你請的這位老師應該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比如說在專業單位任職、有過收藏成就,這樣的人會對你有很大的好處。有時候別人教你一句,省得你摸索半天。當然,我現在說的都是理論問題,你也可以不請老師。比如我剛喜歡收藏的時候,我就沒請,也沒地兒請。我就是逮著這個人問一句,逮著那個人問一句。所有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師,但你要自己多思考。
第三點就是多接觸實物,有機會就看。接觸實物有很多種方式,最多的就是看展覽。我早年酷愛看展覽,所有的展覽不落空,一般都是開幕看一次,閉幕前再看一次。看的時候要仔細,記住所有特徵。現在展覽很多,跟我喜歡收藏的時候完全不一樣。另外,看的同時能上手儘可能去上手。比如拍賣會的預展,你可以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別人有好東西,你在不違反操作規程的前提下,可以上上手,但一定要小心。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