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3 頁)
史書上記載,宋朝的宰相秦檜,他當時有個職務叫太師,太師是個虛職,品級很高,但是是個虛職,有點像個什麼今天名譽理事,有點像個這樣的虛職,不是一個很有實權,但是聽著很好聽。秦檜有一次坐在這個太師椅就是我們剛才說的圈椅上面,累了,向後仰著,向後一仰,頭巾就掉了。當時有一個官叫吳淵,這個人有點眼力勁,喜歡拍馬屁,你想想秦檜當時都是宰相,然後把就要這把頭巾給他撿起來以後,馬上就找人,就設計了一個荷葉的託首,就是他在椅背的後面做了一個荷葉狀託,扣在這兒,你頭往後仰的時候,可以躺在託首上休息。
吳淵當時下令一下子就做四十個,這個史書是有記載的,這個椅子的樣子,就叫太師樣,所以太師椅的名稱,就是這麼來的。這段故事誰記載的?不是後人記載的,是當時的人,所以它的出處都比較準確。這個人叫張瑞義,他在《貴耳集》裡有這一段故事的準確的一個記載。所以太師椅從宋代開始,就叫太師椅了。
但是到了清代以後呢,這個太師椅,就發生了很多變化,我們那時候,就不再注重太師椅的初始狀態,就是它是一個圈椅的狀態,後來的人不太注意這些東西了,凡是硬木的,比較貴重的,能顯示人的身份的椅子,就統稱為太師椅,到了清代以後,椅子的典型狀態就是這樣,這個也俗稱太師椅。到了晚清以後呢,它所有的變化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比如扶手加寬,後背後面有一點過多的變化,這些都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的變化,結構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圈椅】
清代太師椅跟明代比較起來,有很多新優點,但同時失去了很多過去的優點。比如圈椅,就是太師椅的初始狀態,它的優點是什麼呢?
第一它是四足落地,有一個椅面像卡子一樣,卡住這個椅子,所以它非常牢固。我們今天看到很多明式傢俱,歷經四五百年不壞,就是因為它的結構上,非常牢固。這是它能夠流傳到今天讓我們能接受的一個基礎原因。
第二,其他椅子的靠背和扶手之間都有一個明顯的落差,當你休息的時候,你的小臂得以休息,擱在扶手上,但大臂是懸空的。只有圈椅,當你休息的時候,是大臂,小臂同時著陸,這就是圈椅的一個最大的優點。過去房間裡沒有空調,沒有電扇,到夏天非常熱,那麼圈椅坐在面的時候,胳膊架起來,底下是通風的,非常舒服,徹底地休息,我倒是建議大家要有機會呢,買一隻圈椅,累的時候坐在上面可以很好地休息。
圈椅結構簡單,結實、舒適、美觀。兩千年來,中國人、外國人設計的所有椅具當中,被古今中外的傢俱設計師公認設計的第一椅具,就是中國的圈椅。它的上半部分是圓的,所以也叫圓椅,還有一種說法叫羅圈椅,這個說法很少,但歷史上有這麼說的。
這個圈椅這麼有名,很多人就開始追求這個東西,都希望買到一對圈椅,我有一個朋友,跟我還算比較熟,早年,聽我說,圈椅有這麼多優點,就自己去(找)去了,自己出去跑到外地,跑到山西的山區,買回一對給我看,興致勃勃連夜拉著我上他們家看。我看了以後呢,說得比較婉轉,&ldo;你這個椅子看著不怎麼老。&rdo;他說:&ldo;不可能!&rdo;我問:&ldo;為什麼?&rdo;他就跟我講,他怎麼去的,他坐火車到了太原,下了火車,改汽車,坐汽車,坐了好幾個小時,下了汽車以後,騎了兩個小時的毛驢,上了山頂上,山上有這麼一個村子,人家領著他去的,去了以後,在一個老太太家裡,看見這麼一對圈椅。然後,他就跟老太太說,說您這椅子賣嗎?老太太說賣,說多少錢呢?說一萬,那當時的圈椅,已經比較貴了,我覺得在北京買。當時都是十萬八萬一對,他一萬塊,他說就覺得撿了大便宜。然後他就跟人家磨磨蹭蹭,最後把這東西買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