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3 頁)
【凳】
中國語言非常嚴謹,凳的第一個概念,就是沒有靠背,沒有扶手,是平面的。凳是怎麼來的呢?椅是倚靠,凳是踩踏,蹬踏。凳的第一個、初始功能是踩的,不是坐的。今天殘留的痕跡就是上馬凳,過去上馬,馬背高,得踩著那馬凳上去。有的大戶人家跟前,乾脆就有上馬石。
東漢劉熙,在《釋名》中說,&ldo;榻登施於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rdo;。凳是一種上床前踩的傢俱。我們今天家裡使用凳的一個簡單的功能就是增高,比如你夠高處,換個燈泡,拉個凳子就踩上去了,對吧?
凳子的好處是什麼呢?首先凳子沒有方位感,它方便,可以從任意一個方向坐下去。椅子則不行,椅子有方向,必須從一個固定的地方坐下去。
後來凳子又出現了其它式樣,比如鼓凳,它是一個長圓的鼓形。鼓凳又叫繡墩,過去常繡一個繡片罩在凳子上面,所以叫繡墩。鼓凳是臨期性傢俱,我們的傢俱一般都是方的,屋裡就會感覺缺少變化。有一個圓形的傢俱,會在陳設上富於變化,視覺非常舒服。但鼓凳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因為它是鼓形,非常容易翻。坐的時候要極為小心。有一年,我去一個人家裡,那個人給我夠書櫃上的瓶子,他當時搬了一個鼓凳,踩上去就夠那個瓶子,我當時就差說一句,嘴裡不好意思說讓他小心。還沒說呢,那人連瓶子帶凳子全翻了,瓶子當場就碎了。所以,鼓凳坐著不安全。它在早期的設計當中,不是為了坐,更多是為了看。讓視覺獲得一個滿足,這是鼓凳一個設計初衷。
凳子的總體形制,從明到清,由長方轉向正方。明代的凳子長方形居多,清代的凳子是正方形的居多。後來就出現了鼓凳,還有橢圓凳、梅花凳、海棠形凳,都是為了裝飾我們的生活。再有就是板凳,屬非常常見的傢俱,城市裡非常少,農村非常多。還有午凳,原來是從北京話&ldo;杌凳&rdo;這個名字音變而來。
還有一種凳子,是比較寬大的二人凳,叫&ldo;春凳&rdo;。今天除了在一些邊遠地區還能看到,城市很少用了。春凳這個名字,來歷不明。有一種說法是春天來了,可以搬到院外去坐,所以叫春凳。還有一種說法是它過去跟春宮畫有很多不解的關係,所以它叫春凳。《紅樓夢》33回寶玉捱打以後,鳳姐就指揮小丫頭說&ldo;你們還攙著呢,都打成這樣了,走得了嗎?趕緊把帶藤屜的春凳抬出來,抬著寶玉走。&rdo;可見春凳比較大的,能躺下一個人。
最矮的一種凳子叫腳凳,也叫腳踏,踩在腳底下的,最符合它的原始的功能。古人很聰明,在腳凳的基礎上設計出來一種凳子,叫滾凳。
凳子中間有四個軸可以轉動,可以按摩腳底。當時的讀書人,一邊寫文章,一邊把腳在上面來回來搓動。今天不是有足底按摩嗎?古人早就有了,不花錢,自己做,這就是我們的滾凳。
這一講講的是中國的坐具,跟坐具息息相關的就是桌子、案子。下一講講中國的桌案。
《馬未都說收藏&iddot;傢俱篇》 05 拍案驚奇--桌案
【舉案齊眉】
我們先講一個故事。東漢有一位名士叫梁鴻,有氣節,有文采,在當地非常有名。他的同鄉有一個女子叫孟光,一心一意想嫁給他。孟光長得不好看,膚色比較黑,但特別有勁兒,史書上記載她能&ldo;力舉石臼&rdo;,像個舉重運動員。孟光到了30歲還沒嫁出去,她父母就問:&ldo;你為什麼還不嫁啊?&rdo;30歲很大了,不要說是在古代,就是在今天,30歲沒嫁出去的人,父母也得問。是不是?她回答說:&ldo;我非梁鴻不嫁。&rdo;梁鴻一聽這話高興了,心想:還有這樣的女子?那我就娶回來吧。我估計當時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