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3 頁)
當屏風從箱子裡拿出來的時候,包在外面的宣紙都爛了,但整個框架沒有問題,紫檀木,雕的博古紋,非常漂亮。我從來沒見過雕得這麼細的屏風,甚至故宮裡我看過的屏風,都沒有雕到這個程度。屏風337米高,立在院子裡,頂著他家的房簷,整整一溜牆,壯觀至極。
因為這次是我的一個朋友動錢去買,去之前,我就跟他說:&ldo;咱們去,無論看到什麼東西,一定要冷靜。你不冷靜的話就有問題。&rdo;結果看到了這件屏風,他就高興得不行,我也按捺不住。因為我們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東西。
然後雙方就開始談價錢。賣主報了個一口價,不能還。我想我們的內心世界已經暴露無遺了,被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機會。這個賣主不怎麼看電視,也不怎麼來北京,不認識我。我那朋友就憋不住了,跟他說:&ldo;這是馬未都,寫過很多關於傢俱的文章。&rdo;賣主很有意思,他說:&ldo;我賣這個就有飯吃,不賣就沒有飯吃嘛。這樣吧,馬先生,你說一個價錢,我就成交了。&rdo;他把球踢到我懷裡了,抱著球,我也不敢隨便踢。我知道他是給我一個面子,不是說我給他二分錢,他也能接受,沒有那種事。我還的價得讓他能夠接受,大家也都舒服。所以我當時連10都沒敢還,大概打了一個92折,很小的折扣。他也算給我面子,臨走的時候,他說:&ldo;馬先生,你來了不容易,我看你剛才對我的一個躺椅有意思,那麼這躺椅我就送給你了。&rdo;
這套紫檀大屏風的雕工和材料都算是到頭了,最好的。我想在康熙年間,人家也是花重金購買,從北京運到山西。三百年後,它重現江湖,現在觀復博物館杭州館裡展出,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香幾】
還有一種非常古老的傢俱,也跟今天的生活有關,叫&ldo;幾&rdo;。&ldo;幾&rdo;字本身是個象形字。今天用的最多的就是茶几,比如在沙發旁邊擱一茶几。這個概念怎麼來的呢?就是從最早的香幾而來。
戰國時期有大量的幾,比如憑幾。過去人躺著的時候,會靠著一個憑幾。但它與我們今天的生活無關,這裡也就不詳細說了。香幾跟我們有點兒關係。香幾在唐代叫&ldo;香桌&rdo;。當時幾的概念還不是很明確,今天基本明確了,幾是比桌小的小型傢俱。香幾的功能很直觀,就是擱上香爐,焚香、供佛等等。香幾一般擱在屋子中間,成為一個視覺中心。有時候春天也搬到室外去。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有一段崔鶯鶯焚香拜月,就是在院子裡進行的。這段臺詞說:&ldo;紅娘,移香桌兒近太湖石畔放著。&rdo;紅娘移的這個香桌就是香幾,把它擱到太湖石旁邊,表明是在院子裡陳設,焚上香拜月。中國的古代文學中,描寫香幾的地方非常多。
《金瓶梅》也有這麼一段:西門慶跟他的繼室夫人吳月娘鬧意見了,很長時間誰也不理誰。後來有一天,西門慶晚上回來,無意中發現吳月娘在那兒焚香禱告,希望西門慶能夠改好,能夠早得兒子。這一來,西門慶感動了,因為這一出不是他要求老婆做的,是他無意中撞見的,所以就跟她和好了。小說裡這樣描述:西門慶&ldo;潛身立於儀門內粉壁前,悄悄聽覷&rdo;。粉壁就是白色的照壁、影壁。&ldo;只見小玉放畢香桌兒。少頃,月娘整衣出來,向天井內滿爐炷香,望空深深禮拜&rdo;。小玉幫吳月娘把香桌放好,吳月娘把手洗乾淨後走出來了。過去焚香之前要先洗手,表示尊重。然後她在那兒禮拜,說了那段話,感動了西門慶。
從這段描寫中,也能看出一個人物的成功塑造。不是說一個人惡到底,就是成功的塑造,他也應該有很多柔情的東西。我小時候沒有機會看《金瓶梅》,後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