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第2/3 頁)
&rdo;
&ldo;四妹妹,父皇是君也是父,咱們是臣也是父皇的親生骨血,自古君臣大義,父子血脈,怎會只有君臣沒有父子?若說是在朝堂上,自然是以君臣為先,因為國家大事無君不以為斷。可平日裡,咱們就是父皇的子女,天倫之常皇家亦是如此。你方才可是大逆之言,以後千萬不能再外面胡說,可知道了?&rdo;
安陽仔細端量著一臉認真的寧陽,好一會兒正色道:&ldo;三姐姐,他們常說我人小鬼大,懂得多,可我怎麼覺得……你才是那個懂得多的?你平時該不會就是這麼藏著掖著的吧?&rdo;
寧陽一聽頓時心驚,暗道自己太不小心了,竟然讓安陽起了疑,卻同時也暗自慶幸吳英此時不在這裡,午時尚衣局裡送來的過年穿的新衣的花色太過扎眼,她命吳英下午去打聲招呼,親自把自己的意思傳達到。否則今日之事必要傳出去了。
她心裡暗暗怪自己不小心,卻趕忙把安陽的注意力扯開,只道:&ldo;四妹妹,你說什麼呢?這些君臣父子的道理上學時劉司籍在教導識字時,曾經引經據典過,所以我就記住了。而且,並不是我懂得多吧?你問問二姐姐,覺得你那句話不妥的,可不只有我一個。&rdo;
安陽這才轉頭,果見純陽臉色發白,怯懦地點了點頭:&ldo;四妹妹,這話若是被好事者聽到了,要生事的……&rdo;
眼見著純陽都這麼說了,安陽終於不耐煩地擺了擺手:&ldo;好啦好啦,我知道了!你們也太會挑字眼了,我不過說句話,無心的也能被你們聽出不是來……&rdo;心裡卻有些鬱悶,看來她真是誤會寧陽了,說起來她過了年也才四歲而已,哪裡有本事藏那麼深呢?剛才說出那一番話,也一定是因為古代人的思想問題。
寧陽可不知道安陽對她的懷疑已經解除了,她只在心裡告誡自己,今後要加倍小心。
為了緩解氣氛,寧陽讓月桂出去換了新的熱茶來,三姐妹喝了,臉色才都稍好些,話題又重新轉回諸葛端雲身上。
寧陽問道:&ldo;那端王爺此次來所為何事?&rdo;雖說在血緣輩分上,諸葛端雲算是他們的表哥,但他們畢竟不同國,來往應該不能過於密切才是。
&ldo;聽說是為了祭拜長公主。大夏寒氣重,長公主嫁過去身體一直不太康健,三年前過世了。端雲表哥便上表大夏皇帝,要回來代母親回來看看。&rdo;安陽略作解釋,便起身說要走了,寧陽想,大概是剛才的事掃了她的興致,這便呆不下去了。於是也沒留她,只和純陽把她送出了院。
第二日,諸葛端雲過年時要來的訊息果然傳遍了皇宮,他雖是長公主的兒子,但身份畢竟是大夏國的親王,於是禮部的準備是按照接待他國來使的規制。元皇后忙得腳不沾地,既要過目迎接禮上的服飾花樣和筵宴的菜品,也要過目過年時服飾、節目、賞給各宮的物件和年後上元節宴時賞給朝廷命婦們的物件。一時間慈仁宮一撥一撥的人,來了又去,連每日的請安都免了。雖然忙碌,氣氛倒是喜慶,連每日寧陽和純陽窩在西憙閣裡玩針線時臉上都帶著笑。
諸葛端雲進入帝都那日是新年前的一日,那日晴空萬裡,時值隆冬,大周的天氣比起大夏暖和許多。一大早的,皇后的鳳駕便出了宮,卻到了午時還不見回來。
寧陽知道,這種迎接儀式場面浩大,禮部的人要迎到帝都外十里的驛亭,等到一切繁文縟節過去然後隊伍浩浩蕩蕩地走入帝都,怕是沒大半天都不成。便是到了,還得見帝後皇子百官,然後還有晚宴,時辰還早著。橫豎這種迎接他國貴賓的事與公主無關,她便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午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