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第1/4 頁)
主會場裡。
江述歪著腦袋看著顧謠情的手機,蘇書施然正和她聊微信。
她們兩個如果找自己,一般都是有事情,很少會聊閒話。
“她們倆也打算熬夜看直播嗎?”江述問道。
“是呀!”顧謠情笑道:“這麼多人看著呢!突然感覺壓力好大。”
“要這麼說,入圍的這麼多人,沒有一個輕鬆的。”江述笑道:“你就告訴她們,咱們今天沒獎,就是來湊熱鬧的。”
“好的,先不讓她們有期待,免得最後落空了。”
很快,頒獎典禮即將開始了,國內的直播觀眾就在試圖尋找江述和顧謠情的身影。
兩個華人坐在一群外國老中間,確實還是挺顯眼的。
“江哥謠情在第六排!”
“第六排哪裡?靠!鏡頭又切走了!”
“如果能拿下金熊獎,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已經過了凌晨,都號了,他倆的生日已經過去了。”
“柏林慢六個小時,現在還是22號哈!”
“……”
首先頒發的獎項是短片單元。
顧名思義,這個單元的影片都是二十分鐘出頭的短片。
而且領獎人都是導演,其他演員也不用登臺。
也能明顯感覺到,這個單元的獎項頒發速度較快,獲獎者的感言也較短,一分鐘左右就結束了。
說白了,這單元不是焦點。
雖然它也有一個最佳短片金熊獎,但這個金熊的含金量遠不如主競賽單元的金熊。
之後的奇遇單元、新生代單元等獎項,也都是走馬觀花。
大約五十分鐘後,最後才到重量級的主競賽單元。
這個單元的獎項數量,每一屆都不固定。
但通常不超過十個。
之所以不固定,是因為有時候加個終身成就獎之類的獎項,有時候又會多給個安慰獎。
比如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元上的“評審團大獎”和“評審團獎”。
這兩個獎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含金量天差地別。
評審團大獎是僅次於最佳影片金熊獎的獎項,好歹是個第二名。
翻看歷屆柏林電影節,每一屆都設有這個獎項。
但評審團獎,就是個安慰獎,往往是某個評委特別喜歡某部電影,給這部電影爭取來一個安慰。
於是就導致,這個獎項某一屆有,某一屆又沒有了。
這十個左右的獎項中,其實除了影帝影后,其他的多少都能看江述扯上關係。
除了最佳影片/導演/劇本,還有那些評審團獎,特別藝術共享獎之類的安慰獎,
不過江述最看重的,肯定是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影片金熊獎。
按理說最佳導演這個獎也很有含金量了,但在最佳影片面前就是遜色不少。
普通觀眾提及最多的,往往還是金熊獎,其次是影帝影后。
頒獎典禮的過程相對比較簡潔。
因為沒有提名的概念,頒發獎項時,也不用介紹獲得提名的人是誰。
換句話說,入圍主競賽單元的19部電影中的所有導演和演員,等於都入圍了主競賽單元的獎項。
有一些粉絲喜歡吹自家偶像入圍了國際a類電影節,這一聽就知道,肯定是二流甚至三流的a類。
因為如果入圍了三大,他們只會說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不會說a類電影節。
至於說入圍……多半也是扯虎皮拉大旗。
一個例子,電影《地久天長》的男主女包攬了69屆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后。
這部電影的男配有tf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