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要打仗了?顧錦年落水之事,真相大白?(第1/10 頁)
寅時二刻。
整個京都雖依舊張燈結綵,但各種喧囂之聲也逐漸安寧下來。
隨著大夏詩會結束,京都也安靜了少許。
詩會當中發生的事情,也逐漸傳開來了。
顧錦年作千古詩詞,外加上道出驚聖文章,瞬間引來京都一片喧譁。
百姓們震撼顧錦年的才華。
尤其是一些女子,聽聞顧錦年七步作詩,瞬間傾慕。
只不過,詩會當中,顧錦年辱聖之事,也惹來一些爭議。
但無論如何,這是大夏詩會,以詩會友,主題還是比詩詞,所以這些爭議並不是很大,需要時間去發酵。
不管怎樣,大夏詩會第一名,已經確定是顧錦年了。
四首千古名詩,如果拿不到第一,那這個詩會也沒有必要存在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各國才子皆然有些絕望,如此盛大的詩會,雖然知道自己拿不到第一,可出了顧錦年這麼一個妖孽,大家都不想繼續參賽了。
按理說,即便今日有人詩出鎮國,大家也會作詩幾首,就當捧個場也行,拿個第二第三都還不錯。
可顧錦年就如同詩壇中的一輪太陽,懸掛在天穹之上,令他們無法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沒有一個人作詩,也不想作詩,一點意思都沒有。
自己作出來的詩,別說捧場了,給人家顧錦年提鞋的資格都不夠,純純的丟人現眼啊。
不過盛會結束後。
才子們是盡興了,雖然沒有作詩,但最起碼也算是見證一番千古奇景,以後有吹噓的資本。
但滿朝文武,各國使臣離開之後,卻顯得有些心事重重。
今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匈奴國運被削。
孔顧兩家徹底撕破臉。
陛下的選擇。
這幾件事情都不是小事,身為朝廷大臣,那個不是人精?這一點點的資訊,可以讓他們產生無數想法。
首先,匈奴國運削弱,大夏要不要進攻?趁此機會搶回邊境十二城?
站在永盛大帝這個視角上,肯定是想發兵的,但現在的大夏能不能打仗?可不可以打仗?
這些都是問題,而且都是極大的問題。
他們必須要思考,這場仗能不能打,能打,為什麼能打?自己有什麼好處?不能打,為什麼不能打?打了自己有什麼壞處?
這些事情若是不考慮清楚,等皇帝開口了,他們就不好回答了,給不出一個滿意的答覆,那皇帝可不慣著大家。
尤其是,今日這些儒臣都被永盛大帝怒斥一番,別看只是簡簡單單的罵了幾句,可實際上影響很大。
倘若過兩日朝會,陛下開口,要發兵邊境,往往都是儒臣率先開口,制止戰爭。
可如果永盛大帝拿今天的事情說事,儒臣還有什麼好說的?自己影子都歪了,還有什麼資格說皇帝?
還有就是,孔家與顧家的決裂,勢必會造成文武之間矛盾加強。
這個倒沒什麼好說的,反正本來關係就不怎麼好,加強就加強,互相不慫。
可最關鍵的是,陛下的態度。
永盛大帝今日在詩會上,看似秉持公道,可實際上呢?其實還是在偏袒顧錦年。
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表面,什麼道理不道理,什麼誰受委屈不受委屈的?
一切都是利益需求,儒臣幫孔家,說到底就是想要跟孔家扯上點關係,他們不在乎顧家是怎麼想的。
顧錦年是武將集團,大傢伙是湊不到一起去的,真湊在一起,死的反而是自己。
既然文武對立已經到了極端,那我肯定是推崇我方陣營的啊。
就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