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1/4 頁)
�蠛褐�雎酚衷諍畏劍俊�
荀彧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但對於像劉曄這般實權在握後還如此真心禮遇依舊心中觸動,再見劉曄如此直截了當,行事又一貫雷厲風行,內心更添欣賞之意,聽到劉曄問及他心中亦是一直苦思不忘的問題,頓時眼中神彩奕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直接朗聲回應道:
“彧以為,大漢之出路便是繫於明公之手!反言之,此亦為明公應走之途!”
聞其詳!”
聽聞此言,不僅是劉曄心中一動,便是田豐,戲志才也是聚精凝神,想聽這位“口出狂言佐之人”想法究竟。
“天下分崩,漢室衰微,幾乎名存實亡,此誠為國家之不幸!然彧親見之天子聰穎,嘗有大願,此一幸也;再者天下心向漢室者畢竟眾多,有明公、曹公這等願為天下計之英俊之士,此二幸也。彧本欲往扶曹公,只因明公先前處境尷尬,表現差強人意,近聞破除公孫,大勢已定當然便來相投。明公行事忠心為國,不存別樣之念,現今所慮者自然是如何興扶漢室!”
荀彧一席話說得是鏗鏘有力,最後更是直接丟擲他一直以來所思的極為重要想法——
“彧以為,明公應當擇機‘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隨機難,一統中原並非難事!”
【03】文若細說士族事 劉曄恍然任官職
“英雄所見略同”,當荀彧說出這番話後不久,曹操手下的毛玠,袁紹手下的沮授,先後對他們的主子進獻了語句有差別,然而行動一致的戰略思想。
不同的是,曹操聽之心喜,但面上不動聲色,因現時他之實力不可能入關中將天子迎出,便也只能依毛玠所言之“若有大變”前提,靜待機會來臨;而袁紹在那個機會果真來臨後,認為郭圖等人所言“迎天子後,行禮與否,權力交接等等多有麻煩掣肘”正確,拒沮授之策不聽。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
丟擲這個明確而又極具震撼力的策略主旨後,荀彧見劉曄聽得連連點頭,田豐與戲志才則皆是皺眉苦思,頓感胸中抱負今日終要一朝開展,繼續為劉曄補充道:“奉天子為主可增民望,師出有名,可謂大順;秉承至誠公平之法,以服天下不平之勢力,所謂大略;興扶漢室,弘揚氣節禮義以招致天下英雄俊傑,此是為大德也。依此策行之,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阻擋大勢,將被一一平復,局勢終會明朗安定!”
若有張子房之才,王佐之稱實至名歸!吾意決矣!便請屈就別駕從事,助我治理幽州十一郡。”
劉曄並不知曉歷史上的曹操定心奉迎天子,是先後有毛玠、荀彧的進言。今初次聽聞如此驚世之語,如何能不心中震動,幾疑荀彧原本便是曹操迎天子之策始作俑者?當然心中大定,以目觀田豐、戲志才此時亦轉過念來,看向荀彧目光中不乏欣賞佩服,立時便委以身份數一數二的別駕從事之職位。
“明公賞識之恩,彧銘記於心,敢不效死命相助……”
荀彧雖然早有猜測劉曄若真是傳言那般知人善任,則必會委他實職重責,但能居於別駕從事這種州牧的左右臂膀,還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如何能不心中感激,存著效死以報之意?
“士為知己者死”,有人常言得賢才難,又哪知賢才之盼明主亦難?
其實,荀彧並未言盡其意,因為有些話,他認為沒必要挑明;或者說,不用現在就早早去講究——
那就是天下一統後再還政於漢室!在他的理解中,劉曄本就是漢室宗親,本人行事間也沒看出有何野心,這意思大家心知肚明便成,自然沒必要初來便將這等後事拿來說道。
見到荀彧得封別駕,說田豐與戲志才心裡沒有別樣想法那是不可能的,畢竟荀彧剛來相投便身居高位,而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