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滅種(第2/7 頁)
苛對待軍士,攻城後動則屠城,且偏好用一種特殊方式對待俘虜活埋。
出生於亂世,年幼時又與家人走失,在腥風血雨中顛沛流離,自然對待死亡比常人更麻木,符合社會心理學上的貝勃定律,這就是石虎殘忍的根源。
石勒多次勸告,石虎依然我行我素。石勒曾私下對母親吐槽:石虎再這樣下去,在戰場上不犧牲,也會被自己手下殺死。與其那樣,還不如自己殺了他,避免造成不良後果。
祖母哪能同意殺自己的寶貝孫子,斥責了石勒一番。
當然,石勒對母親的吐槽,更多的是說氣話。作為親叔叔,石勒對石虎是非常疼愛的。石虎成人後,他為石虎的終身大事考慮,為其聘了將軍郭榮的妹妹為妻。
然而,石虎自己心中,卻早已經有了意中人。
當今男女婚配,從男女雙方各自從事的行業上看,男運動員找女演員或女空姐的比例比較大,特別是男子足球運動員。這可能是因為,運動員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對異性的文化素質要求也普遍不高,由於長期運動,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對待異性容貌和身材就比較看重。
石虎亦是如此。他出身行伍,所處的環境基本是征討殺伐、血雨腥風,也沒有關於他勤奮好學、博通經史的歷史記載,因此基本可以定性為文屌絲、武高富帥。
石勒給他介紹個相貌平平的大家閨秀,他是看不上眼的,他看上了當時的一個大牌明星。
雜技演員鄭櫻桃。
至於這個鄭櫻桃是男,還是女,歷史上還有一段懸案。
明朝戲曲家馮夢龍的筆記小說《情史中,有一部分專門記錄了歷代有名男寵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就是關於鄭櫻桃的。“鄭櫻桃者,襄國優童也,豔而善淫。石虎為將軍,絕嬖之。以櫻桃譖,殺其妻某氏。後娶某氏,復以櫻桃譖殺之。唐李頎有《鄭櫻桃歌,誤以為婦人”。清朝一些不入流的民間小說也人云亦云,如《斷袖篇.鄭櫻桃“鄭櫻桃者,襄國優童也,豔而善淫”。
馮夢龍的意思是,鄭櫻桃本來是“優童”,男寵,因為唐李頎做了篇《鄭櫻桃歌,後世都誤認其為女人了。清朝的小說將鄭櫻桃列入《斷袖篇,斷袖,本就是指男同性戀,也把鄭櫻桃當成了男寵對待。
李頎,唐代詩人,本來擅長的是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歌之類的,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是一風格的。後來,他不知怎麼就做了首《鄭櫻桃歌,可能是與鄭櫻桃河北邢臺人都是河北老鄉吧,對家鄉的事情感興趣故成此雜歌謠辭。“櫻桃美顏香且澤,娥娥侍寢專宮掖”,文中的鄭櫻桃妥妥的女人。
李頎都說鄭櫻桃是個女的,馮夢龍等明清小說家,又為何堅稱是男的?那得考查一下馮夢龍所稱“優童”的出處。該“優童”,應是出於《晉書。
《晉書中描寫鄭櫻桃時稱“季龍寵惑優僮鄭櫻桃而殺郭氏”,此處的稱鄭櫻桃為“優僮”。“僮”,《說文中解釋,“未冠也”,是泛指未成年的僕人,並未分男女。“優僮”,一般是指少年少女文藝工作者,家伎,也不分男女。
可能馮大作家就以為“優僮”同“優童”,就是男寵了。另外,馮大作家是劇作家、戲曲家,為增強故事的可讀性,取悅讀者,生生把鄭櫻桃一個美女附會成男寵,也可以理解。
對此爭議,還有一個補強的證據。《十六國春秋輯補.後趙.石虎傳中記載“石虎鄭後名櫻桃,晉冗從僕射鄭世達家妓也。在眾狎妓中,虎數嘆其貌於太后,太后給之”。狎妓,女的。而且,若石虎問太后要個男人,不挨頓耳刮子才怪。
《十六國春秋輯補,是清朝人湯球根據前朝諸多史料完成,包括《晉書、《資治通鑑、《太平御覽等這樣的權威官方著作,明顯比小說家的筆墨更具可信性。
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