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3 頁)
這時麥克帶著幾盒錄影帶走回辦公室,然後拿出一盒放進了播放機。我跟在他身後走進去,拉過一把椅子坐下來觀看。首先出現的是彩條訊號及聲音,接著是一陣馬達的嗡嗡聲,然後是一片昏暗模糊佔據了螢幕。
&ldo;那次拍攝倒是妙趣橫生。&rdo;麥克說道。
我盯著螢幕。情景再現那天晚上,麥克、攝影師和我一起從戴弗西港15出發去拍攝前往抽水房的沿途風景。當時設想的是從聚會者的視角拍一組連續鏡頭:漆黑的湖水,船隻的輕微顛簸,以及淺浪輕拍船幫的景象。
結果到了南邊的橡樹街湖灘,我們才開始除錯攝像機的增益16,因為想得到最佳曝光度。
夜間拍攝很難操作,尤其是在湖面上,而且是在沒有人造光源的條件下。不僅會丟失細節,而且一不小心,影像就會變得模糊不清。當然可以使用夜視鏡頭,但畫面有可能發綠,就像海灣戰爭17期間電視新聞中的飛毛腿飛彈那種拍攝效果。解決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在畫面裡利用現場已有的光源,不管那光多昏暗。
我緊盯著螢幕;鏡頭從一個紅色浮標搖回到岸上,稀稀落落的街燈圍著一個小公園站了一圈。這時的聲音還算正常:浪濤拍岸、我們自己的低語、湖岸車道上的車聲等等。突然間,音軌上出現了低沉連續的嗚嗚聲,不時夾雜著靜電的噼噼啪啪聲。幾秒鐘後,一連串白色的線條橫穿影像,古怪的雪花點布滿了螢幕。
我看向麥克:&ldo;咋搞的……什麼玩意兒?&rdo;
麥克身子前傾,雙眉緊皺。&ldo;奇了怪了!&rdo;
帶子繼續轉動,螢幕上影像失落和噼噼啪啪的靜電聲越來越多。
&ldo;麥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rdo;
他起身,按下了停止,倒帶,然後按下播放鍵。那一段依然是受損的。&ldo;帶子上有噪音。&rdo;
&ldo;我知道有噪音。可怎麼會是這樣的呢?&rdo;
他也在不停地思索。&ldo;好像是某種射頻幹擾。&rdo;
我倆困惑地面面相覷。射頻幹擾,又叫無線電頻率幹擾,20年以前還算是一個問題,攝像機會吸收無線電訊號,訊號就會滲入透到鏡頭,毀壞音軌和影像。尤其是在西爾斯大廈18拍攝,那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本地大多數電臺和電視臺都在其頂層安裝天線,結果樓頂上天線林立;若是在此拍攝影視節目,極有可能把菲爾&iddot;唐納修19的脫口秀、最流行的40首歌曲等訊號接收進節目的音軌;不過今天的攝像機遮蔽功能強大得多,已經基本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了。
&ldo;怎麼可能呢?&rdo;
&ldo;我也想不通。&rdo;麥克撫摸著自己左臉的疤痕‐‐那是他十幾歲時一場嚴重車禍留下的。&ldo;平生第一回遇到!&rdo;
&ldo;可那附近沒有任何電臺、電視臺呀?&rdo;
他搖搖頭,表示同意。
&ldo;附近船上的通訊裝置?&rdo;
&ldo;不可能。船上發出的頻率低得多。不管怎麼說,我們那次拍攝時,不可能有什麼射頻幹擾的。&rdo;
&ldo;嗨呀,你說得真對!你想啊,要是有幹擾的話,我當天記錄時就會發現。&rdo;我皺起了眉頭。&ldo;的的確確,我記得是播放了那盤帶子後才去拍攝那一段畫面疊加的,當時一切正常。&rdo;我朝他看去。&ldo;你到底把這些帶子放在何處的?&rdo;
&ldo;艾利……&rdo;他左臉的疤痕開始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