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鄱陽周未(第2/2 頁)
著往北而去。
周未母親難產而死,他被父親一手養大,直到前面父親又被抓了壯丁,竟從欽州發配到了北關邊塞,要不是周未時年未滿十六,怕是要去上陣父子兵了。
去歲函關大敗,大吳割地賠款,最後送還國內的陣亡名單中,周未父親的名字赫然在列。
戰爭從來不是隻針對一戶人家的,即使是偏遠的鄱陽,也仍然一夜之間無數人家破人亡。
大吳戰後撫卹以往如果是親人戰死,即使是層層剝削,至少也有個三四兩銀子,但去歲實在是賠了太多銀子出去,便是連這撫卹也發放不出。
所幸的是,與父親一同去的壯丁雖說百不存一,但到底是回來了不少,有認識周未之父的,便找上了周未,向他說明了其父已死,在臨上最後一戰的戰場前,周未之父給他寫了十幾封家書,委託周遭戰友,如有存活的,便請將家書送給周未。
周家早年間還有些家產,因此周未的父親才能讀了幾年書,不過到周未這一代,總算是窮困潦倒了。
戰爭的形勢比他父親周立想得嚴峻許多,他知道自己活下來的可能性不大,便倉促寫了家書。
內容也極其簡單,主要提了兩點,第一是要求周未好好活著,不要斷絕了周家血脈,第二點則是給了他一個地址,那裡是周家祖宅所在,那裡有周家先祖的遺物,要他去取回。
“先祖遺物”是周未自小便聽他父親周立說過的,只是父親一直沒有提及在祖宅的哪處位置,也沒有說是什麼東西。
而總算在他臨終之前,在家書中寫明瞭具體位置。
他父親為了避免風險,沒有寫祖宅所在何處,祖宅位置只有周未知道,正是在距鄱陽數百里外的興都。
……
周未思索了幾天,決心要北上去往興都。
常理而言,如今戰亂未歇,越是北上便越是飢殍遍野,民不聊生,兵賊過處盡是血腥,周未是不該往北去的。
“只是,如若不北上,便取不了先祖遺物。”
周未嘆了口氣,他並不願北上,但他又實在不願亡父九泉之下心寒,另外,他其實一直對周家的衰落有些疑惑,而且為什麼他們三人會像逃難一樣的從興都到鄱陽,周家果真如父親所說的一般,世世代代皆是以售賣糖人為生嗎?
“或許北上之後會有答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